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科  蔡磊  姚一建 《生物多样性》2021,29(8):1064-80
菌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 每年有大量新物种被描述和发现, 统计和分析菌物新名称发表数据, 可实时展示菌物分类学的研究热点, 并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根据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Fungal Names、Index Fungorum和MycoBank所收录的数据, 2020年全球共发表了4,996个菌物新名称, 包括652个新高阶分类单元、2,905个新种及种下单元、1,342个新组合和97个其他名称, 是历史上发表菌物新名称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2门44纲173目469科1,386属, 盘菌、小型子囊菌、地衣和伞菌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类群。来自全球的1,978位学者将上述菌物新名称发表在133个期刊的885篇论文和9部专著中, 其中669位作者是首次参与新名称发表, 是历年来新作者最多的一年。本年度发表的菌物新物种的模式标本来自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 东亚和东南亚是新物种发现的最热点地区, 而中国是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国家, 共发现663种, 占全球的23%, 是排名第二位的泰国的2.28倍。西南地区是我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 云南、贵州、西藏三省区本年度发现的新物种数量占全国的44.80%。除了新物种来源, 中国学者在本年度的菌物分类学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333位中国学者参与发表了1,271个菌物新名称, 占全球新名称总数的1/4。这些菌物新名称隶属于8门24纲87目209科440属, 发表在45个期刊的258篇研究论文和1部专著中。通过上述研究发现, 全球菌物新物种发现的速度仍在加快, 命名作者和新名称发表数量在逐步增加, 研究类群规模在逐渐扩大。但菌物物种描述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持续、高效地发现菌物新物种将是菌物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0-2020年间,我国菌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物种发现、重要类群新分类系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对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Index Fungorum、Fungal Names和MycoBank进行数据整理,从中国学者的研究产出和中国的菌物新物种发现的角度展开分析,揭示我国菌物分类学的研究概况。新世纪以来,中国从事菌物分类学的研究人员数量、研究类群规模和研究成果数量都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在世界贡献的比重逐渐增长,有1 491位中国学者在4 029篇文章和36部专著中发表了9 430个新名称(含中国学者发表的采集自国外的物种),占全世界新发表名称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新分类单元7 120个(含新纲3个、新目24个、新科88个,新亚科4个、新属492个、新亚属3个、新组及新亚组23个、新种6 404个和新种下单元79个)、新组合1 868个、新修订名称61个和其他新名称381个。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1门43纲173目525科1 997属,重点研究类群为子囊菌与担子菌等。若统计采集自中国的新物种,则发现了5 458个菌物新物种,其中90%以上由我国学者独立或合作完成发表。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南方发现的菌物新物种数量多于北方,而云南是发现菌物新物种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发现新物种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 依据中国大型真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对中国范围内已知大型担子菌进行了受威胁状态评估。结果显示, 在评估的6,268种担子菌中, 受威胁(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的物种有45种, 受威胁比例为0.72%。受威胁的大型担子菌物种中食药用菌比例达1/3以上, 且大部分物种仍无法人工栽培, 主要依赖野生资源。我国受威胁担子菌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栖息地萎缩和破坏是我国大型担子菌受威胁的首要因子, 过度采挖是食药用菌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此外, 数据不足的大型担子菌共4,251种, 占被评估大型担子菌总数的67.82%, 表明我国大型担子菌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分类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平面的方式发表在各种纸质文献资料中。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平面资料信息的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生物资源信息的收集汇总, 构建了多种数据库, 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本研究探索并建立从菌物学平面资料信息构建数据库的流程和方法, 并在中国菌物名录数据库和Index Fungorum所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软件操作和程序设计, 在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 辅助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 同时梳理和规范了菌物拉丁和汉语学名, 为菌物分类研究和资源评估与保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科  蔡磊 《生物多样性》2022,30(8):22277-239
21世纪以来, 菌物新物种的发现速度逐渐加快。每个新发表的菌物新名称都蕴含着大量的分类学和多样性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揭示菌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2021年全球共发表了3,734个菌物新名称, 包括288个新高阶分类单元(1个新门、2个新纲及新亚纲、16个新目及新亚目、36个新科、233个新属及次级属下单元)、2,551个新种及种下单元、782个新组合、113个其他新名称。这些新名称隶属于3界13门40纲159目425科1,165属, 伞菌和小型子囊菌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类群。全球有2,060位学者参与了菌物新名称的研究与发表工作, 为历史上命名作者数量最多的一年。中国学者在本年度的菌物新命名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约30%的新名称(1,124个)由中国学者参与发表。来自中国的命名作者共有380位, 是我国命名作者数量最多的一年。本年度发现的2,533个菌物新物种来自于世界7个大洲的101个国家和地区, 新物种丰富度最多的地区是亚洲东部和南部, 而中国发现了756个菌物新物种, 是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国家, 占全球的近30%。我国南方地区的新物种数量远多于北方地区, 发现新物种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共发现248种, 占全国的33%。总体来看, 全球菌物新物种发现的速度与近年持平, 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 而中国的菌物分类学发展速度和贡献度仍在快速提升。建议未来的分类学研究工作中, 继续扩大研究地域和类群, 将新物种发现与完善高阶分类系统并重, 逐步揭示全球菌物多样性本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NT-proBN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植物病原菌物常见种属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科  刘芳  蔡磊 《菌物学报》2022,41(3):361-386
植物病原菌物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可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造成重要威胁和灾害.近年来,菌物分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大量新分类单元被描述、高阶分类系统被修订和完善.在墨尔本和深圳两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对《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中涉及菌物的部分做出了重大调整以实现"一菌一名".上述研究进展和改变对植物...  相似文献   
18.
BMP9属于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过程。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为目的细胞,采用腺病毒体外感染方式,外源性高表达BMP9。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重组细胞中BMP9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dBMP9细胞侵袭及迁移改变,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BMP9腺病毒后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mblotg检测NPI3K/Akt信号通路中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BMP9腺病毒后,A549中BMP9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组划痕愈合率由对照的(85.4±2.11%与(86.5±3.4)%上升至(97.4±2.6)%(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由对照的(115.5±13.1)个与(123.3±14.9)个上升至(224.3±24.6)个(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dBMP9组IL-6的表达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上调。该研究表明,BMP9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激活P1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肺腺癌A549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9.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冠卷尾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9月于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中共发现发冠卷尾的巢47个,分布于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3种植被类型中。我们在巢址样方(n=47)和对照样方(n=47)中对地形、距离与植被等因素(共15个变量)进行了调查,最终通过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山脊距离、距水源距离、乔木均高和灌木密度是影响其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状况,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本次评估过程中制定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与标准(王科等, 2020),并依此开展评估工作。使用了以下评估等级:灭绝(Extinct, EX)、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 EW)、疑似灭绝(Possibly Extinct,PE)、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 NT)、无危(Least Concern, LC)和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 D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