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放  焦晨  谢艳  李红叶 《菌物学报》2022,41(3):387-4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橘生产国,柑橘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菌物病害是制约我国柑橘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百余年里,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描述和记载了大量柑橘上的病原菌物.然而随着分子系统学在菌物分类鉴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菌物命名法规的变化,一些菌物的分类地位和拉丁学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方便使用者了...  相似文献   

2.
段维军  严进  刘芳  蔡磊  朱水芳 《菌物学报》2015,34(5):942-96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中共有130种。近年来由于菌物分类研究的快速发展,许多检疫性菌物的分类地位已经发生变化。本文对我国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中的名称与国际公认的分类体系和现用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以茎点霉属和轮枝菌属为例说明分类系统的变化对菌物名称的影响。另外,名录中很多汉语学名的使用也不符合规范。我国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亟需修订。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07,26(2):322-322
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多年被国内外一些权威检索刊物收录,促进  相似文献   

4.
对药物、菌物药和菌物药学的定义进行阐释,重点对菌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及菌物药的分类、拉丁药名的命名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菌物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和前瞻,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菌物药的潜在价值和优势、进而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裘维蕃是中国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35年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学士。194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菌物学会名管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早年为我国菌物学的分类、生理和栽培研究做出贡献。50年代开始,奠定中国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基础。写出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提出植物诱导抗性的理论,成功地研制了83增抗剂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和应用,主编了“菌物学大全”一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过程中, 根据大型真菌与动植物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 对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做了适当调整, 形成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与标准”, 即: (1)依据可见的分布地点和子实体数量来估计、推测或判断种群的波动以及种群成熟个体数量的变化; (2)以一定的时间段代替世代时长来计算种群的变化情况; (3)将“疑似灭绝”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等级。评估基本数据来自于中国菌物名录数据库、真菌分类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 评估过程包括任务分工、数据收集、评估物种确定、建立评估表、初评、专家评审和编制红色名录等步骤, 最终完成《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菌物研究》2014,(4):F0003-F0003
<正>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在李玉院士的指导下,由包海鹰教授带领菌物药方向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创了菌物生药学的研究,在菌物药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菌物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菌物药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均为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室面积4 8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达800万元。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助教1人,实验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主持完成了"药用木腐真菌‘桑黄’资源及其抗肿瘤活  相似文献   

8.
赵鹏  段维军  刘芳  周欣  范国梅  马紫英  蔡磊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806-38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口岸检测样品量巨大,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尤其是病原菌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日趋增加,正成为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胁。加强外来入侵菌物的防御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其造成的生物安全威胁迫在眉睫。由于外来入侵菌物各类群的基础研究薄弱,标准参比物质缺乏、基础数据和可检索数据库缺失,大部分物种缺乏准确、高效的鉴定手段,使得现有口岸菌物检疫存在准确性较低、速度较慢、误检漏检率较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我国进境检疫对象及主要进口农林作物上的高频检出但鉴定困难、误检率高的菌物类群为对象,建立了其标准参比物质库、形态特征信息库、多基因序列数据库,并通过整合多个信息库资源实现从检疫样品中初筛到物种精准鉴定的多模块服务平台www.casbrc.org/pqfungi,并开放共享。该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有望促进我国口岸检疫部门的检测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在“智能海关”建设、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及促进农林产品安全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菌物的种类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庄剑云 《生物多样性》1994,2(2):108-112
本文在物种的层次上概述全世界的菌物多样性并试论菌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与植物共生难培养菌物的分类地位与生活史复杂多样,与植物共生程度各异。在其他一定种类生物(如植物、细菌等)存在的条件下,大多与植物共生难培养菌物能完成生活史,而且一些非专性非活体营养的共生菌物较专性活体营养的共生菌物更容易获得纯培养。在简要介绍与植物共生难培养菌物分类地位、生活史与共生类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与植物共生难培养菌物的培养特性和培养方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与展望,旨在为当前和今后开展难培养菌物纯培养研究提供思路、依据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18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对9,302种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此次评估还对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文总结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部分物种的分类学地位存在争议, 缺少汉语学名; (2)大量物种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等信息缺乏; (3) IUCN的部分评估标准在大型真菌中难以使用; (4)物种的受威胁因素不明确, 缺乏科学定量的分析。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建议: (1)加强真菌分类学研究, 按命名规范拟定物种的汉语学名; (2)加强大型真菌的资源调查, 对重要物种和多样性热点区域进行长期定点监测; (3)引入物种分布建模等定量分析方法, 完善IUCN的评估标准, 使之更适用于大型真菌的评估; (4)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交流互动平台, 扩大红色名录工作的影响, 加强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 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 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 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2008年, 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了对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 是迄今为止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在评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统计了中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数, 确定了物种丰富度在世界上的排名; 完善了国际上所使用的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 评估分析了我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程度及分布差异; 评估分析了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濒危灭绝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首要因素。这些成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同时,制定了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分级与分区保护、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居民参与和社区发展、宣传与展示、科学研究、遗产地监测等保护与利用方案,提出了财政与法律保障、行动计划和预算方案等。上述规划在遗产申报和申报成功之后陆续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并以实例说明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开发体系,包括基因发掘、遗传转化、良种培育、产业开发,应用推广以及安全评价等关键环节;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转基因研究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比较优势。本文对转基因作物育种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加快重大专项实施和自主创新、加强转基因科学传播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20,39(9):1611-1616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真菌系统学的有机融合,为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最近20年来,真菌学家们建立了大量的新目、新科、新属和新种,掀开了真菌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研究的新纪元,但很多重要的系统发育问题仍没有解决,特别是大量目间、科间的亲缘关系并不清楚。细分是真菌系统学的主流趋势,野生食用菌和毒蘑菇的分类也是如此,近年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分类单元,如在2010-2019年的10年间,中国发表大型真菌(含地衣)新种1 240余个。本专刊收载的15篇论文是对我国野生食用菌和毒蘑菇研究工作的部分总结,对真菌资源利用、毒蘑菇中毒预防与治疗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已超过600种,是世界杜鹃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本文以杜鹃花红色名录、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为基础,对我国杜鹃花的濒危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极度濒危杜鹃花的最新调查结果,结合IUCN红色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标准对它们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杜鹃花属12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有4个物种降低了极度濒危的等级,1个物种数据缺乏,1个物种灭绝。我国杜鹃花属植物濒危种类近20%,数据缺乏的种类近1/3,资源本底不清,严重威胁我国杜鹃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应加强对杜鹃花本底资源的普查,开展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园林应用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指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名录指数(Red List Index, RLI)是评估物种濒危状况变化趋势的最有效指标, 已经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之一, 在全球尺度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基于多来源的中国脊椎动物濒危等级评估数据, 对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淡水鱼类的濒危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两栖类和爬行类由于在任意两个年度同时被评估的物种数量少, 不符合计算RLI的条件, 未进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 1996-2008年, 兽类的RLI下降; 1998-2004年, 淡水鱼类的RLI下降; 1988-2012年, 根据Equal-steps方法计算的鸟类RLI略有下降, 但根据Extinction-risk方法计算的RLI先略有上升又呈下降趋势, 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来, 3个类群的RLI变化幅度均较小, 兽类和淡水鱼类的受威胁程度在加剧; 鸟类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虽在加剧, 但部分高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建议全面开展物种濒危状况评估工作, 并根据濒危等级变化制定有效的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8.
兰科(Orchidaceae Juss.)是被子植物最大科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具生态、观赏、药用、食用、文化、科研等多重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保护类群。中国是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从原始类群到高级类群的一系列进化群以及复杂多样的地理分布类型。对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和濒危、保护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并针对未来兰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发布打开了我国兰科植物保护新局面,加强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和散落民间的相关传统知识的归纳整理及科学普及,重视兰科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并根据传统知识线索,探索兰花新品种和药食新资源,不仅可能成为兰科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动力,也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江西省有珍稀濒危植物95种。它们具有种类多、起源古老、分布范围广、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等特点,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在探讨江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致危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