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育和"灭杀”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采用结扎不育的方法研究了不育和“灭杀”对围栏内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实验种群繁殖力和数量的作用,主要验证模型的两个预测:不育能够达到灭杀的效果;双性不育优于单性不育,同时探讨了大仓鼠种群调节中的关键因子。本实验设4个处理(2个重复)来模拟67%的不育率或灭杀率:对照组(9正常♂,9正常♀);灭杀组(3正常♂,3正常♀);雌雄不育组(3正常♂,6不育♂;3正常♀,6不育♀);雌性不育组(9正常♂;3正常♀,6不育♀)。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灭杀组的平均繁殖力接近且较高,雌性不育组居中,雌雄不育组最低,不育成体鼠与正常成体鼠、正常雄性成体鼠与正常雌性成体鼠、新生雄性与雌性幼鼠之间的存活率差异都不显著。新生幼鼠雌:雄性比为53:49=1.0816,与1:1 无显著性差异。大仓鼠体重增长基本符合Logistic模型,不育雌鼠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比正常雌鼠高,且最大体重也比正常雌鼠大;正常雌鼠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比正常雄鼠较高,在食物和水分充分供应的情况下,围栏内种群密度的高低对雌鼠繁殖力的影响不大,说明食物可能是引起野外大仓鼠种群繁殖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而社群因素的作用不大。在围栏内,雄鼠的存活率比雌鼠略低,但幼鼠的存活率比成体鼠的存活纺低很多;围栏内大仓鼠成体的存活率与自然种群比较接近,而幼体存活率却比自然状况下低了很多,说明与密度关联的大仓鼠社群调节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存活率,特别是幼体存活率却比自然状况下低了很多,说明与密度关联的大仓鼠社群调节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存活率,特别是幼体的存活率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5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了3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Bafilomycin D(1)、Bafilomycin B1(2)和Bafilomycin B2(3)。初步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2和3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玉米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可作为玉米病原真菌病害的潜在生物防治剂。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间质细胞,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EPM、syntaxin2)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还未有报道.通过对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EPM上调.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EPM表达变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促进了EPM的表达.为了研究EPM对肝星状细胞的可能的调节作用,将EPM表达质粒转染肝星状细胞,之后检测了EPM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证明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研究发现,激活的肝星状细胞高表达EPM可能是由于DNA去甲基化引起的,同时,高表达的EPM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进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5.
新生牛肝中低分子抑瘤物影响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牛肝经匀浆、离心和分级超滤后,得到分子量≤1.0kDa的、耐热的成分——新生牛肝抑瘤物(new-bom calfliver suppressor,BLS-1)。对BLS-1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液体和半固体琼脂培养条件下,它对人和小鼠白血病细胞系(如HL-60、L833 和 P388 等)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与同样条件下BLS-1对人和小鼠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的抑制作用相比较,BLS-1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进一步观察了BLS-1对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的原代白血病细胞集落(leukemic blast progenitor,L-CFU)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LS-1的浓度达到500μg/ml时,L-CFU的生成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新生牛肝中可能存在类似于人胎儿肝脏中的一类低分子天然抑瘤物。  相似文献   
16.
最早传入北京地区的SARS冠状病毒S基因序列分析和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ARS冠状病毒的spike(S)蛋白对病毒的致病力至关重要,也是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的靶分子。从北京地区最早发现的SARS患者咽拭子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6个片段扩增出S基因全序列,用TA载体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再通过重叠PCR将6个片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S基因并克隆测序。DNA测序结果表明病毒S基因序列与报告的BJ01株SARS冠状病毒S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用重叠PCR将6个S基因片段连接成了一条完整的S基因,插入到pGEMT载体后读序完全正确。上述结果表明最早传入北京地区的病毒与新近报告的BJ01株SARS冠状病毒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具有同源特征,重叠PCR技术可以用于有效连接多个基因片段。S区全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DNA疫苗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辽东栎林(Q. liaotungensis)是北京东灵山地区典型地带植被。过去研究表明,鼠类对辽东栎更新有很大影响。本研究主要调查3个问题:(1)采食辽东栎坚果的鼠类种类;(2)将坚果埋藏于土中能否减少鼠类对坚果的采食,并提高出苗率?(3)地表植被是否影响辽东栎的出苗率?1996年9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山地选取5个类型的样地37块,每样地在地表放置10粒坚果,检查地表种子消失率。使用木板夹来调查采食坚果的鼠类种类,诱饵分别为坚果和花生米。于1997年10月,选取5块样地,间隔25 m,每样地在1m2范围内埋50粒坚果,深度5 cm,次年5月调查出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社鼠和黑线姬鼠为取食坚果的主要种类,取食比例与其丰富度有关。370粒坚果放在地表后,1d、10d、20d的消失率分别达15.1%、78.1%、和 100%。250粒坚果埋入土层后,出苗率达11.2%,苗平均高度为7.8cm,出苗率与地表植被盖度有一定负相关。本研究认为,人工埋藏植物种子可以减少鼠类捕食坚果,并能增加其出苗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32、CCR2b-64I、SDF1-3′A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此课题以101例傣族和113例景颇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检测,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中未发现CCR5△32等位基因突变;傣族CCR2b-64I、SDF1-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2130和0.2030,景颇族CCR2b-64I和SDF1-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637和0.1770;与中国汉族人群相比较,傣族和景颇族中SDF1-3′A突变频率较低(P值分别为0.0322和0.0021);两个民族的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性别之间分布无显著差异。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的CCR2b-64I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与汉族人相似,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比汉族人低,此两种突变基因在艾滋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未发现CCR5△32基因突变,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对HIV-1感染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ies and polymorphisms of HIV-1 resistant CCR5delta32,CCR2b-64I,SDF1-3′A alleles in Chinese Dai and Chingpaw populations.Whole blood samples from 101 Dai subjects and 113 Chingpaw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and their genomic DNA were extracted with QIAgen Blood Kits.Allelic frequencies were identified by PCR-RFLP analysis.Allelic polymorphisms in Dai population or Chingpaw population and both sexes in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χ2 test.The frequencies of CCR5delta32,CCR2b-64I,SDF1-3′A alleles in Dai population were 0.0000,0.2130,0.2030,respectively;The frequencies of CCR5delta32,CCR2b-64I,SDF1-3′A alleles in Chingpaw population were 0.000,0.1637,0.1770,respectively.Distributions of the CCR2b-64I,SDF1-3′A alleles among the both population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both CCR2b-64I and SDF1-3′A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The frequencies of CCR5delta32,CCR2b-64I alleles in Chinese Dai and Chingpaw populations are similar to that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while the frequency of SDF1-3′A allele in Chinese Dai and Chingpaw populations are lower in contrast to that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The genotyping and polymorphism of CCR5delta32,CCR2b-64I,SDF1-3′A alleles in Chinese Dai and Chingpaw popula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first time studied in China.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 mutant alleles conferring genetic resistance to HIV-1 and AIDS progression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紫杉烷二萜,通过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14p羟基巴卡亭Ⅵ(1),巴卡亭Ⅵ(2),巴卡亭Ⅳ(3),1β-去羟基巴卡亭Ⅳ(4),云南红豆杉酯甲(5),2α-去乙酰-2α-苯甲酰基-13α-乙酰基云南紫杉亭(6),5α-羟基-2α,7βp,9α,10β,13α-五乙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7)和Taxaein(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报道八个化合物在丙酮中测得的核磁共振信号,化合物8的数据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5):839-845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但这些初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1998年6月19-20日,7月3日和10月23日共在24个样点释放1440粒山杏种子。几科所有释放的种子在10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20m以内,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6、7月份的每日存活率小于其它月份的每日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