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研究CpG-ODN2216致敏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增强DC疫苗效果的方法。方法:从9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PBMC中诱导出未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MoDC),经HBV核心抗原(HBcAg)负载后,用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细胞因子鸡尾酒(IL-1β、IL-6、TNF-α和PGE2)”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促进MoDC的进一步成熟,检测MoDC表型和功能;选择其中5例HLA-A2 病人,用成熟MoDC诱导自身T细胞产生HBV特异性CD8 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结果:用细胞因子鸡尾酒和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强MoDC表面的CD80、CD83和CD1a表达,其对HBcAg负载的MoDC促成熟作用大于单独用细胞因子鸡尾酒或单独用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联合作用促进MoDC分泌IL-12和IL-10的能力明显强于单独应用PBMC上清液或细胞因子鸡尾酒,其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TNF-α、IL-6的能力也明显增高。联合作用促成熟的MoDC诱导HLA-A2 病人的自体T细胞产生HBVcore18-27特异性CD8 CTL的频率明显高于细胞因子鸡尾酒单独促成熟的MoDC。结论: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和细胞因子鸡尾酒联合作用可以明显促进HBcAg负载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MoDC成熟,增强MoDC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自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诱导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为提高HBV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2.
33.
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11):1761-1768
山杏(Prunus armeniaca)是广布于北京山区阳坡的矮林或灌丛,易生存在土壤贫脊、干旱、或严重退化的山坡、裸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鼠类在山杏更新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是确定影响山杏更新的鼠类种类、鼠类对山杏种子的取食压力、人工埋藏种子及植被因素对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于1997年10月3-4日,采用夹捕法同时调查取食花生和山杏种子的鼠类种类及种群密度。于1997年9月24-25日,通过在地表放置山桔种子,调查在鼠类取食下,地表种子消失的速度。于1997年10月20日,作种子埋藏实验,调查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于1997年10月26日,进行扣网实验,研究网内、外山杏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社鼠(Rattus confucian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取食山杏种子的主要鼠种种类;与取食花生相比,社鼠更偏爱山杏种子,大林姬鼠对山杏种子喜食性略低,黑线姬鼠对二者喜食程度相近;山杏种子放置地表后1、10、20、30d的消失率分别为13.06%,64.46%,90.70%,96.69%;扣网实验说明,山杏在地表的萌发率极低,生长也慢;而埋入土层内可明显提高萌发率和生长率(若除去鼠类的取食,萌发率还要高);人工埋藏实验表明,将山杏种子埋入土层5cm后,能够有效地减少鼠类对种子的取食;通过分析山杏种子萌发与植被的关系,发现山杏易在开阔、阳光充分的草丛中存活和生长,而不易在阴闭的灌丛下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3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自我更新和跨胚层多向分化的潜能,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并活跃地向组织损伤部位迁移,参与伤口修复。在对肿瘤的信号发生反应后,MSCs不断被招募并成为肿瘤微环境的成分。肿瘤相关MSCs(Tumor-associated MSCs, TA-MSCs)在肿瘤发生、促进、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SCs在调节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药物抵抗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MSCs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影响作一综述。我们强调了MSCs和其他肿瘤基质细胞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炎症细胞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以期通过对TA-MSCs进一步的研究来取得对不同肿瘤类型和肿瘤进展不同阶段中肿瘤相关MSCs功能的更好的理解,并优化MSCs来得到更有效和安全的MSCs为基础的肿瘤治疗。MSCs已被有效用于治疗慢性炎性疾病和慢性损伤,因此,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利于在其他疾病中合理利用MSCs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新生牛肝中的低分子量抑瘤物对白血病干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王福生,吴祖泽(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100850)近来,我们报道了新生牛肝中存在着一类天然低分子量的肿瘤抑制物(BLS),后者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系)及原代白血病祖细胞(L-CFU...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喉罩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采用小儿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按丙泊酚给药目标浓度分为A组(2 ng/mL)、B组(3 ng/mL)和C组(4 ng/mL),分别与瑞芬太尼2 ng/mL联合应用靶控输注,行喉罩置入,失败则逐次增加瑞芬太尼剂量0.5 ng/mL直至成功置入。将各组成功率最高时浓度下的患儿分为A1、B1和C1,比较三个亚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各时段HR、BIS值和MAP。结果:A组、B组和C组患儿中分别在3 ng/mL、2.5 ng/mL和2 ng/mL时置入成功率最高,满意/可接受比也最高,与其它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满意/可接受比值高于A1组和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9,x2=7.03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1组最高,其次是C1组,与B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行方差分析发现,A1组和C1组有较大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1组总体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ng/mL瑞芬太尼与3 n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时喉罩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各临床指标较为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8.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5):839-845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但这些被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1998年6月19~20日,7月3日和10月23日共在24个样点释放1440粒山杏种子.几乎所有释放的种子在10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20m以内,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6、7月份的每日存活率小于其它月份的每日存活率.  相似文献   
39.
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 (或 )MRP1过度表达是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研究抗MDR1基因的核酶 (196MDR1 Rz)的基础上 ,合成了针对MRP1基因 2 10和 730编码子的核酶 (2 10MRP1 Rz ,730MRP1 Rz) ,同时利用RNA二级结构分析程序mfold 3 0设计合成了一种双靶位自剪切核酶体系 (Coat) .将 196MDR1 Rz和 2 10MRP1 Rz基因同时载入到该体系中 ,建立了抗MDR1 MRP1双靶位核酶 .在无细胞体系中对上述核酶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 ,2 10MRP1 Rz与 730MRP1 Rz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切割底物 ;载入Coat的抗MDR1和MRP1核酶均能得以有效释放 ,同时切割各自的靶RNA序列 ,切割效率与单靶位核酶一致 ;串联核酶的先后顺序不影响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40.
福尔马林保存的动物标本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在福尔马林长期保存的动物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是一个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从浸泡在福尔马林的大仓鼠肝脏和日本鳗鲡肌肉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新方法。取浸泡于福尔马林中的大仓鼠肝脏或日本鳗2鲡肌肉适量,用PBS溶液冲洗,放在灭菌的吸水纸上将其揩干,于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剪刀将材料剪成50mg的小块,放入PBS液浸泡12-24h;然后转入70%的乙醇中处理12-24h。依次换入下列梯度酒精中处理:80%乙醇,2h,重复一次;90%乙醇,2h,重复一次;95%乙醇,2h,重复一次;100%乙醇,1h,重复一次。然后将材料放入1/2倍的PBS液中浸泡12h。其间更换一次溶液。提取方法参考Sambroock等人(1989),加蛋白K瓣量按标准量(100μg/mlL),在50-56℃温浴3-6h处理过程中,不断轻摇混匀,视消化效果可以重复加入标准量的1/2倍蛋白酶K进行消化,直至将材料完全消化为止;酚氯仿抽提最后一次的上清液移入透析袋中透析;沉淀DNA时,在-20℃下20min效果为宜。该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在保证不使DNA进一步了解的前提下,首先去除标本中所含的福尔马林溶液的成分,然后利用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该类标本的基因组DNA,再进一步用透析法纯化DNA。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和纯化被试标本基因组DNA能较好地应用于RAPD,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Suthern和斑点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