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成性(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研究了荷木(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和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Hance.)在3个演替系列群落中的分子变化。研究地点位于广东省鼎湖山。3个群落是针叶林群落、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和常绿阔叶林群落。荷木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4组  相似文献   
12.
人为干扰下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地区典型代表植被类型。由于人为干扰,其现存面积日益减少。为加强保护,对这一植被类型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C ryp tocarya ch inensis)种群在人为干扰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广东省广州市萝岗长龙村村边。此林为南亚热带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当地农民的干扰很大。样方面积是50×100 m2。研究结果表明,和较少受人为干扰的种群相比,这一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特别是小树和幼苗阶段的个体。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种群幼苗库明显不足,表明人为干扰对这一种群的更新影响较大。认为在加强保护区等建设的同时,对分散在各地点的典型植被类型要进行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周围居民的保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南亚热带森林片断化对厚壳桂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从种群遗传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本文采用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方法对广东省鼎湖山、黑石顶、大雾岭、古田、萝岗和饶平6个地点的南亚热带片断化森林中的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个种群分成体、小树和幼苗3个年龄级采样,共采集厚壳桂样品448个。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多态性带。研究结果表明,6个厚壳桂种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1529,种群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0537。和保护较好的厚壳桂种群相比,萝岗和饶平的两个村边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6个厚壳桂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89。AMOVA分析结果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67.97%(P<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2.06%(P<0.0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年龄级之间,29.96%(P<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分析结果表明,6个厚壳桂种群大致分成两支:一支包括大雾岭和黑石顶2个种群,另一支包括其他4个种群。鼎湖山、古田、大雾岭和黑石顶不同年龄级均各自聚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森林的破碎化导致了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间基因流受阻,提示我们对于同一地区的易危物种,这种威胁将很大,急需开展相关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4.
植物园是通过人工模拟区域自然环境和群落结构,实现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园中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植物园。在研究数字化植物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化植物园定义,并以华南植物园的数字化建设内容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植物园的信息技术体系、虚拟植物和专类园智能化管理技术等理论与技术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在三个不同群落类型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并比较了该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以4对AFLP选择引物组合产生了大量扩增表型带,用AMOVA、PHYLIP等软件分析计算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黑石顶黄果厚0壳桂种群具有高的种群内遗传多态性、低的种群间遗传分析。并讨论了种群遗传变化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柚类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柚的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柚的传统分类进行了综合评价,证明传统分类的内在合理性;参照RAPD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将传统分类与分子系统分类相对照,对柚类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进行了初步讨论与分析,可以看出,将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起来,更能科学有效地分类鉴定柚类种质,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为平台,选取样地中胸径≥1 cm的稠李个体共计396株,将其分为1~3、3~10和>10 cm 3个径级,通过微卫星标记对这些个体进行了空间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样地中的稠李种群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在70 m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 110 m外则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空间遗传结构相似, 且主要源于有限的花粉和种子扩散距离.该稠李居群未出现明显的自疏现象.  相似文献   
18.
柚类品种遗传相互关系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22个经筛选在样品间具多态性的10碱基随机引物,对柚 [Citrus max ima (Burm.) Merr.] 的主要品种及柚的一个野生近缘种云南红河橙 (C. hongh eensisY. M. et al.)、一个栽培近缘种葡萄柚 (C. × paradisi Macfad) 共79个样品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在样品间共产生164条RAPD标记带,其中多态性带13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71%;以NTSYS-pc (Version 1.80)软件计算样品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近缘种云南红河橙及栽培近缘种葡萄柚与柚三个种种内聚合良好,种间分异明显,为柚分类上的地位奠定了遗传学基础.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为柚类品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设置两5000m2的样地,分别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种-多度曲线、空间格局多样性、时间格局多样性、组成格局多样性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95和0.021,均匀度为0.880和2.962.群落种-多度符合对数级数分布,空间格局多样性表明群落多种群间为随机分布,时间格局的内禀多样性(胸径)表明两样地群落年龄接近,样地2的内禀多样性略大于样地1,这可能是不同地区的环境异质性造成的.组成格局多样性表明群落中种群分散分布,优势种缺乏,生境复杂.  相似文献   
20.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was used to analyze 2 populations: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 and 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across three different communities representing three succession stages, in Dinghu Mountain, China. These two were middle succession species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broad-leaved forest. Four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using total 48 individuals of S. superba provided 24, 40, 27 and 27 reliable bands, of which 15, 23, 23 and 16 were polymorphic,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otal 48 individuals of C. chinensis provided 27, 20, 33 and 39 reliable bands, of which 12, 5, 15 and 13 were polymorphic respectively. These bands were used as presence/absence data to assess the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ose species. From average heterozygosity, S.superba possessed higher molecular variation than C.chinensis.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S.superba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ithin population(95.99%, P<0.001), with 4.01%(P<0.001)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 Similarly, AMOVA indicated the mos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C. chinensis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ithin population(75.36%, P<0.001), with 24.64%(P<0.001)genetic variation among communities(24.64%). 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ividuals of S.superba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did not cluster together, while the individuals of C.chinensis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roughly cluster together. The above results reflect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different species 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micro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community on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of which to forest succession resulted in genetic diverg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