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核桃和刺梨是西南山区栽培的2种重要乔灌果树,二者在该区域存在复合种植。本研究以贵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黔核7号’)/刺梨(‘贵农5号’)复合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复合种植7年时刺梨的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光合作用及土壤肥力等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一种植模式相比,复合种植中刺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刺梨长势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产量下降高达77.7%;刺梨的果实品质有所提升,果实中抗坏血酸(Vc)、总酚、糖类物质以及钾、钙、镁、铁、锰、锌等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果实Vc和锰含量分别提高34.1%和64.1%。复合种植刺梨土壤中全氮、有效态氮和有效态钾含量分别提高45.8%、34.8%和67.8%;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菌数量也明显增多,其中细菌和真菌的增幅均达36.0%以上,钾细菌和固氮菌分别提高71.3%和124.8%;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全磷、全钾及有效态矿质养分(磷、钙、镁、铁、锰、铜、锌)含量下降;除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外,其余土壤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都显著降低。综上,在核桃/刺梨复合种植林中,随着核桃植株的不断生长,其对刺梨存在明显的遮阴和...  相似文献   
12.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陈正武 《生态学报》2017,37(21):7333-7341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野生茶树(Sect Thea(L.)Dyer)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初步评价其抗旱性,并采用田间模拟持续干旱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野生茶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秃房茶随胁迫程度加强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茶树幼苗总生物量干重均逐渐下降,根冠比先升后降;根系总长除在秃房茶中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他3个种中均逐渐下降;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在大理茶和茶中逐渐下降,而在大厂茶和秃房茶中先升后降;根系平均直径在秃房茶中逐渐降低,大厂茶中先升后降,茶中逐渐升高;根系活力在大理茶中逐渐下降,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而比叶面积则在大厂茶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3)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与野生茶树抗旱性密切相关,4种野生茶树幼苗的抗旱顺序为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 Chang)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sh)),田间持续干旱试验验证了基于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刺梨果实中维生素C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刺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AsA)积累呈"慢一快一慢"的模式,其中6月底至8月初是AsA积累最快和最重要的时期.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与AsA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sA分解酶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AP)只在发育前期极短时间内表现活性,从而使AsA极少被氧化分解,这是刺梨果实能积累高水平AsA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未能检测到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表明它们不是刺梨果实积累高含量AsA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树珍  樊卫国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0):1728-1738
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器官的钙含量、组分及其分布特征,揭示野生毛葡萄的需钙特性及其对高钙土壤的适应机制。该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毛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了40个样地的野生毛葡萄立地土壤的pH值、交换性钙含量及其根、茎、叶中钙和镁及其钙组分含量,分析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不同钙组分间的关系,并观察野生毛葡萄叶片表面及根、茎、叶中的钙晶体。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野生毛葡萄总钙含量在器官中的分布表现为叶>根>茎,其分布特征与喜钙植物类似。(2)野生毛葡萄根、茎、叶中主要钙组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基本为草酸钙、果胶酸钙、水溶性钙、磷酸钙+碳酸钙、硝酸钙+氯化钙、硅酸钙(茎中稍有不同),根、茎、叶中草酸钙占所有钙组分总量和总钙含量的比例均最高,其次是果胶酸钙。(3)各样地野生毛葡萄叶片中Ca+Mg的含量范围在1.30%~4.07%之间,绝大多数在3.0%~4.0%范围内,表现出喜钙植物叶中高Ca+Mg含量的特性。(4)在喀斯特地区的野生毛葡萄体内,多种钙组分含量与土壤中的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野生毛葡萄叶片和根中储存有大量的草酸钙晶体,叶片中的草酸钙可通过气孔排出体外。研究发现,喀斯特地区野生毛葡萄属于喜钙植物,对喀斯特高钙环境的适应性强,叶片中钙的富集量大,有大量的草酸钙和果胶酸钙储存于体内,这种储钙特性和气孔的排钙行为对野生毛葡萄适应高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