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AvaⅡ、BamHⅠ、EcoRⅠ和HindⅢ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zv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DNA作酶解图谱分析,比较了湖北、湖南、四川三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三者图谱基本相似,但少数片段略有不同。亚克分子片段的存在表明野生的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有基因型变异,包含着数个基因型变种。  相似文献   
12.
将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晚期基因-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5’端编码区,以两种不同方式置于缺乏启动子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上激,使其分别终止在不同翻译终止位点,其宿主菌具有明显不同的氯霉素抗性,最高达200mg/LLB培养基以上,表明昆虫病毒启动子能启动原核基因表达,对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工作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预防该病的传播主要借助于HCV血清学诊断来筛选献血员和检测临床标本。从国内外已分离到的HCV株得知,HCV核心蛋白(Core)和非结构蛋白NS3含有较强的优势抗原表位,其相应的抗体出现早,阳性率高,已成为目前第二、第三代HCV免疫诊断试剂的重要成份[1,2]。通常Core蛋白和NS3蛋白分别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然后作为固定化抗原,检测人体内HCV的抗体。我们对Core和NS3的两种不同组合方式及其表达的研究,对于发展新的HCV诊断试剂很有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4.
以原核表达载体pET-E2为模板,用PCR的方法重新扩增出带有适于真核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的E2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并双酶切后与相同处理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在大量扩增并纯化后再转染COS7细胞,收集的培养上清经过Ni-柱纯化,用ELISA进行血清检测显示,6份HCV阳性血清中有4份检出有E2抗体,而5份HCV阴性血清也有一份检出有E2抗体。  相似文献   
15.
李炜东  梁布锋  祁自柏 《遗传》2004,26(3):349-352
利用PCR合成DNA长片段(Synthesis Large Frament DNA using PCR,SLFD PCR)是一种有效的合成长片段DNA的方法。采用一段已知的500~600bp碱基的DNA片段为PCR模板,根据所要合成的DNA序列可以设计一系列的PCR引物,这些引物都位于模板DNA的5’端,长度为50~60bp,且从5’到3’方向顺序重叠,重叠碱基数目为12~15,全部引物叠加所得到的DNA正是自己所要合成的DNA。这组引物中最3’端的一条含有一个BamH Ⅰ酶切位点,在该位点后面有15碱基与模板DNA5’端一致的序列。另外还设计一条与该模板匹配的下游引物,引物内也含有一个BamH Ⅰ酶切位点。首先采用5’端最右侧的引物与下游引物进行PCR,在PCR进行10个循环后,以此次PCR的产物为下一轮PCR的模板,该轮PCR采用右侧倒数第二个引物为上游引物,下游引物保持不变。采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所有的PCR循环,就可以得到所需要合成的DNA长片段。该方法尤其适合100~200碱基左右的长片段DNA的快速合成与克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基因工程菌表达α-2b干扰素。方法: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嗜好性原理设计并合成α-2b干扰素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中,得到重组分泌表达质粒pPIC9K-IFNα-2b,并用电转化法转化P.pastoris GS115。筛选出整合型His Muts菌株,进一步用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转化子,经5d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菌落PCR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已成功构建,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已成功表达。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α-2b干扰素。  相似文献   
17.
柞蚕成虫卵巢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病毒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株连续生长的柞蚕成虫卵巢细胞株Ap-4,测定了细胞株的生长曲线,细胞株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7h,该细胞株亦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SF-900Ⅱ中生长。用同源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细胞后,观察了细胞的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多角体的形成。检测了病毒多角体的数量以及非包埋型病毒的TCID50数值,细胞株增殖的病毒对柞蚕幼虫和Ap-4细胞株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对pGEX系列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MCS)进行了改造,改造前MCS上仅有BamHI、SmaI和EcoRI三个酶切位点。改造后的MCS上含有8个酶切位点,它们分别是BamHI、SacI、AvaI、XhoI、BglⅡ、pstⅠ、KpnI和EcoRI,改造后构建形成的pGEX-L系列载体对目的基因的插入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一类可移动转座的遗传因子的统称,包括原核生物中的插入(IS)、转座子(Tn)、质粒;真核生物中的Ty,P因子,2μDNA,Copia因子,以及噬菌体Mu和反转录病毒等。因此,转座因子又称可移动的遗传因子(Mobile genetic element)。转座因子最早由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于1956年在玉米染色体中发现,并于1984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转座因子的发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杆状病毒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主要发现于昆虫纲鳞翅目)为宿主的病毒的统称。杆状病毒亦存在转座因子。对杆状病毒转座因子的研究起源于对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被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切片,观察了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装配过程。描述了病毒核衣壳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多角体的形成。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形态发生,表明它是杆状病毒复制的一种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