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利用毛地黄苷从菠菜叶绿体类囊体膜制备了PSⅡ颗粒,氧化还原差示光谱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其具备PSⅡ的典型特征,它具有从水氧化到质醌还原的酶活性。从大豆磷脂用超声法制备了脂质体。从鼠肝线粒体分离了嵴膜。将制备的PSⅡ颗粒预组装于脂质体,然后将此预组装物(PSⅡ—PL)再与嵴膜组合,此膜系于光下获得了相当量的ATP合成,证明了融合膜中PSⅡ电子传递可推动嵴膜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机构合成ATP。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稻白化苗质体EDTA提取物的蛋白,在偶联因子的位置有一带出现;白化苗质体具膜上(Mg~(++)—Ca~(++))—ATP酶活力,质体膜与菠菜类囊体残缺膜重组后有光合磷酸化活力。分部离心和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活力检测中所用的600~1500×g之间的沉降部分确属质体部分,证明白化苗质体中有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蔗糖和淀粉广泛分布在植物体各种组织中,是植物碳水化合物的重要运转和存储物质;尤其是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在生理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植物气孔的调节上,很早就有人观察到,孔边细胞内蔗糖和淀粉的转化,控制着细胞膨压的变化,来调节气孔的开合。  相似文献   
15.
忆殷师     
前言今年 1 1月 3 0日是殷宏章先生逝世 1 0周年忌辰。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暨《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部约请了殷先生的一些生前友好、同事、学生 ,从各自的角度 ,就殷先生的学术成就、道德风范等各方面撰写了文章 ,特编成此专辑 ,以志纪念。殷宏章先生是我国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植物生理学事业 ,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高深的学术造诣和远见卓识 ,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学识渊博 ,睿智过人 ,作风严谨 ,目光敏锐 ;他道德高尚 ,淡泊名利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所有这一切 ,永远是我们后辈和青年学子学习的楷模。愿我们努力继承和发扬殷先生的遗志 ,做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研成果 ,以告慰他老人家 !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草甘膦抑制植物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促进希尔反应活力,表现出明显的解偶联效应。它对叶绿体膜上腺三磷酶(ATPase)活力也起抑制效应,说明ATP合成被抑制不是由ATP酶活力变化所引起。这种解偶联现象主要是因光下质子转移受到抑制,在较低浓度的草甘膦影响下,先抑制质醌转移的质子进入膜内腔,浓度增加到20 mM,对水释放质子也有抑制。所以草甘膦对叶绿体能量转换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质子转移被抑制,引起磷酸化活力受抑制。  相似文献   
17.
18.
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酸及核朊物質在生物有机体的代谢、分化、发育和适应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发育阶段的变化上核酸物質含量的探讨,也是很有兴趣的问题。所以在1953—1954年,便进行了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测定。以了解在春化阶段核酸物变化的情况。现在将实验方法及结果简单介绍於下。一.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是采用冬小麦“小红芒”及“北系3号”两品种。种子经过消毒後,分别补足水分  相似文献   
19.
菠菜叶绿体经低渗KCl或1mmol/LEDTA溶液处理后,再用毛地黄苷法提取PSI颗粒,前者chla/b高于后者。而EDTA-PSI颗粒的耗氧活力极强,低温荧光发射具很强的F680。SDS-凝胶电泳谱带也表明EDTA-PSI颗粒具较浓的20~24kd谱带。凡此都说明EDTA-PSI颗粒的LHPC~I含量远超过KCI-PSI颗粒的。而叶绿体经MgCl2、KCl、EDTA溶液处理后,基粒类囊体膜垛叠的情况不同,它们的chla/b比值依次下降。说明PSI颗粒中LHPC-I含量与提取时类囊体膜垛叠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Gordon等(1960)曾报道红光和远红光对燕麦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有抑制作用。但是,我们在膜的组合实验中却发现光下较暗中都有一定磷酸化脉冲增益。当线粒体经蔗糖密度梯度提纯后或经低渗溶液涨破离心提纯后,这种光下增益仍可观察到(表1)。因而在氧化磷酸化反应条件下了解光对线粒体的增益效应,照光30秒转暗可以看到增益甚高(表3)。说明光有触发效应。连续照光2分钟较之照光30秒后转暗90秒的处理效应反低,而不同光波下都有这种现象。说明光可能又有抑制效应(表5)。比较不同波长光的增益效应时,红光和远红光都有促进,而红光效应最高(表4、5)。与Gordon等结果不同。 线粒体基础耗氧(State Ⅱ)受光的促进,照光30秒大于连续照光的增益效应(比较图2—A、B、C)。说明光有触发效应和抑制效应。当偶联磷酸化后(State Ⅲ),光的触发效应仍存在,但此时的抑制效应不甚明显(比较图2—A、B、C偶联磷酸化部分)。所以光对嵴膜小囊的影响在耗氧和偶联磷酸化反应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