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河北省滹沱河中游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采用样线法对滹沱河中游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217种,隶属于16目52科。其中候鸟(包括旅鸟,夏候鸟,冬候鸟)169种,留鸟46种,迷鸟2种;优势种26种,常见种69种,偶见种122种;古北种148种,东洋种23种,广布种46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0种。分析表明,ShannonWeiner指数为3.425,G-F指数为0.821,Pielou指数为0.637。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相似性较低,说明任何一种生境遭到破坏,都会对该地区鸟类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羊臭虎耳草6个花形态及其发育阶段、授粉过程的连续观察和对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的连续检测,报道了一种新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即山羊臭虎耳草花丝运动引导的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花粉囊的破裂方式和柱头结构,同时利用苏丹Ⅲ研究了花粉的组织化学性质。结果显示:(1)第四生长阶段,当花丝引导大部分花粉囊运动至柱头上方时,花粉和柱头的可授性才均达到峰值[可授性分别为(94±6)%和(96±13)%],这种运动消除了第三生长阶段花粉活性较高[(90±8)%]而柱头可授性较低[(6±17)%]的异花授粉特征,即消除了花粉与柱头的时空隔离;自动自花授粉发生于异花授粉特征消除之后,因此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典型的延迟自动自交行为。(2)第四发育阶段柱头空腔的大量柱状突起和花粉鞘的油脂性特征,增加了花粉和柱头的接触表面,并且使花粉更好地互相堆积粘附在柱头上,提高授粉效率。(3)对山羊臭虎耳草的繁育系统研究表明,强制自花授粉和人工自花授粉产种量无明显差异,2007年和2008年的自交系数高达0.92和0.91,说明山羊臭虎耳草具有很好的自交能力并且不存在花粉数量限制;人工异花授粉的产种率显著高于人工自花授粉,说明自花花粉的质量显著低于异花花粉,虎耳草延迟自动自花授粉存在生殖衰退,生殖保障系数2007年为0.92,2008年为0.91,表明在极端环境下自动自花授粉为该植物提供了繁殖保障,但极端环境下,没有观察到有效的授粉昆虫。研究表明,作为高山冰缘植物的山羊臭虎耳草,保留了开花植物异花授粉的特征,在极端环境下利用延迟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完成授粉,保障生殖。  相似文献   
13.
Z-DNA是一种非常独特的DNA二级结构.与B-DNA相比,Z-DNA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左手螺旋和磷酸-核糖骨架呈“zigzag”状. 虽然目前对Z-DNA功能的了解还不确切,但毫无疑问,Z-DNA与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密切相关. 一方面,在体内Z-DNA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产生;另一方面,分布于启动子等不同区域的Z-DNA又可以反过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即Z-DNA能够增强一些基因转录,也能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但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这种调控似乎与Z-DNA在启动子中的位置、基因和细胞类型有关.研究Z-DNA的形成及其与基因转录的关系对理解基因转录调控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聚多曲霉所致的甲真菌病。患者为48岁男性,仓库管理员,因足甲出现红斑1 a余就诊。取甲屑作真菌检查及真菌培养。在含氯霉素的沙堡弱培养基中25℃长出白至青绿色的绒毛状菌落,转种察氏培养基经形态及rDNA序列分析,菌种鉴定为聚多曲霉。14 d后从甲红斑处再取标本培养仍为聚多曲霉。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方法将73株病原性丝状真菌经过纯化后,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分别在4℃和-80℃冷冻管保存,均用10% (v/v)的丙三醇作为保护剂.结果经过1 a左右的保存,将菌株复活,发现4℃斜面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100%,-80℃冷冻管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98.6%,有些毛癣菌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特点。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例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时间限定为1984-2017年。结果共获得32篇文献,涉及35例患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报道最多,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部分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发因素。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约一半以上表现为皮肤溃疡,其中面部中线区域溃疡亦不占少数。也可模拟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毛囊炎、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还可表现为皮下脓肿、皮肤斑块等。所有病例均通过真菌培养确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结论念珠菌所致深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表现为溃疡,其中面部损毁性溃疡是常见类型,可模拟多种疾病表现,临床上易造成误诊。病理下可见假菌丝和(或)孢子,病理组织中假菌丝较少,以孢子为主,这可能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病损局限或基础病较轻患者预后较好,基础病较重或出现系统播散可致死亡。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 包含ABCA-ABCH八个亚家族。ABCB是ABC转运蛋白的一个亚家族, 多数定位于质膜, 少数定位于线粒体膜或叶绿体膜。ABCB与其它生长素转运蛋白(AUX1/LAX、PIN)共同参与调控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此外, ABCB转运蛋白还调控植物的向性运动和重金属抗性等过程。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ABCB亚家族在禾谷类单子叶植物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和高粱(Sorghum bicolor)中的生物学功能开始有少量报道, 然而多数ABCB转运蛋白的功能尚未得到阐释。该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禾谷类作物ABCB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全面揭示ABCB亚家族生物学功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1例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方法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个月”就诊。进行骨髓瑞士染色、血液接种于有氧及厌氧培养瓶、沙氏培养基培养等检查,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 rDNA 序列鉴定。结果骨髓涂片见细胞内分隔孢子,3种培养方法均见真菌生长。沙氏培养基上菌落为丝状菌,表面为黄绿色粉末状,背面为红色;脑心浸汁培养基为酵母样菌落,37℃培养受限制。经 DNA 序列分析,与马尔尼菲青霉相似性在100℅,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患者诊断为艾滋病并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立即给予氟康唑治疗,转入传染病医院后因极度衰弱死亡。结论败血症可作为马尔尼菲青霉病首发症状,临床应予以重视;患者血液极具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对于有冶游史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注意考虑本病可能,必要时行血液培养及 HIV 检测。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分.分析了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干扰带和非干扰带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经济类群,综合评价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上植被在受工程活动干扰后的综合恢复能力.结果表明:经过近20多年的自然恢复,青藏苔草草原、紫花针茅草原、扇穗茅草原、高山嵩草草甸、矮蒿草草甸和藏蒿草沼泽化草甸6种草地的盖度和物种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草原群落的恢复程度好于草甸群落,但干扰群落仍低于未干扰群落;紫花针茅草原分布区物种多样性恢复好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布区;干扰带由最初的地上植物生物量全部为0恢复到148.8~489.6 g·m-2,其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干扰带恢复最好,生物量达489.6 g·m-2;除藏嵩草恢复群落的饲用植物类群组成相对稳定外,干扰后的其他5种草地类型饲用价值降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综合恢复能力显著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