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萌发的方式并研究了菌株组合、卵孢子形成时间、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间及光照对卵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组合卵孢子萌发率为0—7.2%,对峙培养20天后形成的卵孢子的萌发率最高达8.7%,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5-30d 萌发率最高达11.4%,卵孢子形成时黑暗及在琼脂培养基上萌发时光照萌发率最高达11.8%。  相似文献   
12.
培养条件对马铃薯晚晚疫病菌卵孢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在我国能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1」,研究了离体培养时培养基成份、温度、光照及pH值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豆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和大豆培养基均适合卵孢子的产生,产生的数量为131.6~149.6个/cm^2,但冰冻豌豆培养基不适合卵孢子的产生,产生的数量仅为5.8个/cm^2。比较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对卵孢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FLP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部分马铃薯主要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在200对引物组合中,利用6个菌株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组合。利用这12对引物组合对1997-2002年间采自我国黑龙江、河北、四川和云南4省的50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9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530条,占57.5%。利用NTSYSpc软件中UPGMA算法构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亲缘关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病原菌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交配型、生理小种和对甲霜灵的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不同地区种群间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交配型和甲霜灵抗性以及线粒体DNA单倍型、SSR和AFLP基因型分析对40个超级生理小种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被测菌株中发现了A1、A2和自育3种不同类型的交配型。其中,A1和自育型菌株数量多,分别为21株和14株,而A2交配型仅5株。甲霜灵抗性测定检测出高抗菌株26株,敏感菌株14株。线粒体DNA单倍型测定出Ia型和IIa型两种,比例接近1:1。基于5个基因座被测40个超级生理小种菌株共鉴定出了7种SSR基因型。利用6对荧光引物共检测到258条AFLP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04条,多态性为79.1%。将供试的40个菌株划分为38个基因型,几乎每个菌株都为1个特有基因型。而且,我国南方和北方超级生理小种群体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推断致病疫霉中的任何小种都可在多个抗病基因的强大选择压力下,在短时间内通过与之对应的无毒基因快速突变而成为超级生理小种。当前对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鉴定及监测对生产上利用抗病品种防控晚疫病的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培养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菌(Phvtophthora infestans)在我国能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1],研究了离体培养时培养基成份、温度、光照及pH值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豆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和大豆培养基均适合卵孢子的产生,产生的数量为131.6~149.6个/cm,但冰冻豌豆培养基不适合卵孢子的产生,产生的数量仅为5.8个/cm。比较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发现,pH值为7、温度为1  相似文献   
16.
【背景】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N-Q-8菌株是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能有效拮抗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防细菌。【目的】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HN-Q-8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发酵液对5种马铃薯病原菌的拮抗能力以及稳定性,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HN-Q-8菌株活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N-Q-8菌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可达50%-90%。发酵液分别经紫外照射35min、自然光照射10 h以及100°C高温处理后,相对抑菌率分别为74%、92%和9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不受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的影响;但不耐强酸、强碱,其适宜pH为4.0-10.0,表明HN-Q-8菌株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活性成分能使立枯丝核菌菌丝形态畸形扭曲,从而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经鉴定活性物质为丰原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HN-Q-8菌株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番茄晚疫病是河北省番茄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对引起该病害的致病疫霉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病害的防治。利用对峙培养法和菌落直径法对2007-2008年采自河北省保定、沧州和唐山分离自番茄的49个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了交配型和甲霜灵抗性的表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群体所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以甲霜灵敏感菌株为主,抗性菌株仅7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简单序列重复(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技术对该群体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线粒体基因型均为Ia型,共鉴定出了Ⅰ、Ⅱ和Ⅲ3种SSR基因型,AFLP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7时可以形成α、β和γ等3个不同的分支。河北省所有番茄上致病疫霉菌株均分布在α分支上,该分支又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分支。AFLP亚分支与甲霜灵抗性和地理来源均无明显相关性,但Ⅱ型SSR与甲霜灵抗性和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综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说明河北省番茄上致病疫霉群体结构比较单一,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马铃薯根际土中筛选得到9株对马铃薯黑痣病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Gen-bank MK271286)和gyrB(Gen-bank MK295695)序列分析对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Z17-2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测定其抑菌谱的结果证明其对黑痣病菌、早疫病菌、枯萎病菌、干腐病菌、疮痂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黑胫病菌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其产脂肽、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铁载体及解磷解钾能力,确定菌株Z17-2含有sfp、fenB、bacD、mycB等脂肽合成基因,能够产生蛋白酶、铁载体、纤维素酶,不能产生果胶酶,不具有解磷解钾能力。通过带毒培养基确定脂肽粗提物的抑菌能力达到70.38%。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菌DK98-1和HD01-3无性后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明确我国存在甲霜灵抗性菌株的基础上,通过单游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马铃薯晚疫病菌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研究了无性单游动孢子后代菌系的生物学特性及甲霜灵抗性,主要结果如下:对无性后代菌系的菌落形态、生长量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被测的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大部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个别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亲本菌株有显著差异,说明晚疫病菌的无性繁殖未引起较大的变异;对后代菌系的甲霜灵抗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ZO1和HZO1无性后代菌系的甲霜灵抗性水平与其对应的亲本菌株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被普遍认为是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二大叶部病害,在马铃薯各产区普遍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明确AsSlt2基因对茄链格孢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在含有刚果红、细胞壁降解酶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等细胞壁胁迫的培养基上观察ΔAsSlt2缺失突变株的生长情况,计算相对生长抑制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方法检测ΔAsSlt2菌株中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检测ΔAsSlt2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含量及胞外酶活性。【结果】ΔAsSlt2缺失突变株对SDS、刚果红、细胞壁降解酶等细胞壁胁迫的敏感性增强,在加入细胞壁降解酶后突变株原生质体释放量显著增多;ΔAsSlt2对外源氧胁迫更敏感,突变株胞外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ΔAsSlt2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减少,几丁质合成相关基因与漆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结论】AsSlt2基因在茄链格孢细胞壁的完整性及抵御外界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