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油松菌根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菌根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与菌根真菌的互作关系,本实验从油松菌根上分离得到36株在紫外灯下产荧光的细菌菌株,以荧光假单胞菌9702作为标准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显微观察、生物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HDY-8、HDY-9、HDY-20、HDY-35共 4株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并分别命名为P.fluorescens HDY-8、P.fluorescens HDY-9、P.fluorescens HDY-20、P.fluorescens HDY-35.用这4株细菌菌株分别与外生菌根真菌(ECMF)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进行纯培养互作研究.结果表明,只有P.fluorescens HDY-20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并对S.luteus促进效果最好,S.bovinus次之,B.luridus最差;P.fluorescens HDY-20促进S.bovinus、S.luteus和B.luridus菌丝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4×109 cfu/mL、0.8×109~2.4×109 cfu/mL和0.8×109 cfu/mL,与对照相比S.bovinus和S.luteus的生物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B.luridus的达到显著差异(P<0.05),且分别比对照增加6.5%、9.1%和4.3%.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划分为闽北山区丘陵省、闽东丘陵沿海省、闽西低山丘陵省、闽中丘陵平原省和闽南低丘平原省5个地理分布区,对每个地理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术中、术后,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对降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将宫腔无异常,且双侧输卵管远端完全端梗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术中及术后3月用羧甲基壳聚糖液+地塞米松通液并宫、腹腔留置羧甲基壳聚糖液组为实验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通液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3月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结果.结果:术中及术后3月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0.0%、88.9%;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8.7%、74.5%.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为49.1%;对照组为28.3%.两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可以降低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微生物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是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后备人才,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微生物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研究生全面发展培育方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基础医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根据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着重探讨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方式的改革,为培养具有优良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健全人格的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生物对多种传统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日益增多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这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白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防治现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白念珠菌的研究及临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去势大鼠阴茎海绵体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硫化氢(Hydrogen sulphide,H2S)与血红素加氧酶2(heme oxygenase,HO-2)/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的交叉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制备去势大鼠模型,分别施加锌原卟啉(ZnPP,HO阻断剂)和炔丙基甘氨酸(PAG,CSE阻断剂)干预,检测基础条件下和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刺激后的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ICP)和勃起率;通过Western-blot、敏感硫电极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大鼠勃起不同时期ZnPP(HO阻断剂)对CSE/H2S系统的影响,PAG(CSE阻断剂)对HO-2/CO系统的影响。结果 基础条件和APO刺激后去势组、去势PAG组和ZnP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CP和勃起率下降(P<0.01),且去势PAG组和ZnPP组较去势组ICP明显下降(P<0.01);阿朴吗啡刺激勃起前和勃起中,去势组和去势Znpp(HO阻断剂)组较假手术组CSE蛋白表达和H2S含量下降(P<0.05),且勃起中去势Znpp组较去势组CSE蛋白表达和H2S含量明显降低(P<0.05);勃起后去势组和去势Znpp(HO阻断剂)组较假手术组H2S含量下降(P<0.01)。勃起前和勃起中去势组和去势PAG(CSE阻断剂)组较假手术组HO-2蛋白表达和CO含量下降(P<0.05),且勃起中去势PAG组较去势组HO-2蛋白表达和CO含量明显降低(P<0.05);勃起后去势组和去势PAG(CSE阻断剂)组较假手术组CO含量下降(P<0.01)。勃起前、勃起中和勃起后,CSE和HO-2蛋白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32,0.850和0.727),H2S和CO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765,0.912和0.929)。结论 CSE/H2S与HO-2/CO交叉调控作用与去势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研究,对支撑武夷山生态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对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研究中心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甜槠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首轮复查,并从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胸径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动态。结果表明:2016年的乔木个体为25科44属88种,较2011年增加了2科2属7种。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变化不大,在重要值大于1的21个常见树种中,10个树种的重要值增高,11个降低。甜槠仍为建群种,其重要值略下降。乔木个体增加到3888个,年死亡率为1.31%,年补员率为2.98%。43个树种出现死亡,46个出现补员。4个常见树种的种群数量下降,16个上升。群落的平均胸径从4.82 cm增大为4.89 cm,5个常见树种的平均胸径下降,16个上升。死亡个体的平均胸径为4.47 cm,补员个体为1.67 cm。甜槠仍然将在乔木层,马银花和鹿角杜鹃在亚乔木层保持优势地位。在短期内群落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黄绒润楠、厚皮香等阴生树种和中性树种优势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群落将向中生群落(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 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 ( Linn.) O. Ktze.﹞耐寒性的影响效应,以茶树品种‘龙井43’(‘Longjing 43’)的2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在低温(4℃)条件下分别设置50 mg·L-1 ABA和20 mmol·L-1钨酸钠单一及复合处理共6个处理组( T1:仅喷施蒸馏水,对照;T2:仅喷施ABA;T3:仅喷施钨酸钠;T4:同时喷施ABA和钨酸钠; T5:0 h时喷施ABA,24 h时喷施钨酸钠; T6:0 h时喷施钨酸钠,24 h时喷施ABA),对处理0~72 h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各处理组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在处理初期逐渐升高,之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在处理的中后期,除T4处理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2处理组的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3处理组仅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CAT和POD活性则低于或略高于对照组。对各单一与复合处理组的比较结果显示:T4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总体上低于T2处理组,但高于T3处理组;而其CAT活性总体上低于T2和T3处理组。在处理24 h后,T5处理组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T2处理组一致;T6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变化趋势与T3处理组一致,而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却与T3处理组有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喷施适量的ABA或钨酸钠均可以提升茶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但同时喷施ABA和钨酸钠对茶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原生台湾杉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军  徐辉  严志国  刘毅  赵凯歌  陈龙清   《广西植物》2006,26(5):551-556
台湾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间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少数几个省市及缅甸北部。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台湾杉的地理分布特点、母树资源现状、种群数量和结构、群落特征、濒危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湖北省共有野生分布的台湾杉约40株,约90%以上为胸径在25cm以上的大树,主要零星分布于星斗山保护区海拔750~1000m的沟谷或山坡;种群年龄结构极不完整,处于严重衰退过程之中;群落类型多样,次生性较强,反映了台湾杉是在人类的长期干扰下勉强生存的。导致台湾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台湾杉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居群数量剧烈下降;台湾杉遗传质退化,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差;残遗居群多为小种群,结构不合理,种群退化严重;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速了台湾杉的灭亡。根据台湾杉濒危的原因和现状,建议加强对台湾杉原生居群和单株的保护,逐步恢复生境,改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