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正> 我们实验室曾报道,用胆酸盐透析法将猪心线粒体H~+-ATP酶嵌入大豆磷脂脂质体形成脂酶体时,透析液中Mg~(2+)的存在会降低脂酶体的膜脂流动性,并明显提高重建H~+-ATP酶的活性以及对寡霉素或DCCD的敏感性,因而推论Mg~(2+)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膜脂的物理状态,形成了维持H~+-ATP酶较高活性的合适构象。但共确切的作用机制仍  相似文献   
12.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实例,探讨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丹霞地貌的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石峰隆起和沟谷凹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它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小气候相对封闭,水湿条件极好,为喜高温高湿的热带物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沟谷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如四周崖壁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到太阳光反射到沟谷的光强,这些都会对沟谷中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第二是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条件,为沟谷地带孕育出一批热带性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与相近纬度的诸多植被相比,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增强,热带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区域要大10%以上,大多数沟谷中热带性物种分布现象比较明显,藤本分布较多,蕨类植物也较丰富,耐水湿的植物区系发育良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探讨了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现象,揭示特殊的地貌、形态所产生的特殊生态现象.测定广东省丹霞山宝珠峰和海螺峰的山顶的生态因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生态型特征,并与山脚的群落与种群以及相近非丹霞地貌区作比较.结果表明,山顶的平均温度高于山脚沟谷,平均湿度小于山脚沟谷,群落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均小于山脚沟谷.相比山顶而言,山脚沟谷的植物有很强的热带性.这些特征都有别于一般非丹霞地貌山地.另外,在山顶和山脚调查的几个种群在叶面积、比叶面积、树皮、枝下高和冠幅等方面,均出现了生态型的差异.讨论了丹霞地貌山顶对生态型研究、岛屿理论研究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2):147-148
盘县草沙蚕 新种 图1 Tripogon panxianensis H. Peng, sp. nov. Affinis T. filiformi Nees ex Steud. Sed laminis supra inter nervos praesertim basi appressis pilis usque ad 10 mm longis; spicis brevioribus, 3.5—10 cm longis; spiculis sine bracteolis sub glumis; glumis apice integris acuminatis; lemmatibus brevioribus, tantum 2.5 mm longis, aristis mediis pluries valde reflexis, eallo pilis ad 0.8 mm longis; paleis lemmatibus leviter breviorbus; stamine 1, anthera ad 1.2 mm longa differt. Perennis, culmi graciles erecti, dense caespitosi, 7—20 cm alti, laeves glabrique. Vaginae foliorum laeves glabrique, sed in oribus laxe villosae; ligula valde brevis vel fere absens; laminae erectae, pluries in aeiculas invotutae, 3.5—10 cm longae, 1—1.5 mm latae, infra laeves, supra ad nervos seabridae, inter nervos praesertim basi appressis pills usque ad 10 mm longis. Spica erecta 3.5—10 em longa, 4 mm lata; rhaehis laevis, internodiis 3—9 mm longis; spiculae 4—8-florae, summis  相似文献   
15.
依据最新广义大丁草属的概念对中国产这一属群的植物进行了订正,亦即中国有大丁草属Leibnitzia Cass,火石花属Gerbera Cass.和兔耳一支箭属Piloselloides(Less.)C.Jeffrey ex Cufod。并对一些名称进行了认真的查考和相应的分类学处理,讨论了相应的地理替代与地质历史的关系。经整理,中国大丁草属含4种,火石花属可能含6种,兔耳一支箭属含1种。以横断山为核心的中国西南部也许是该属群的一个多样化中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毛果猴子木的胚胎学观察及山茶属胚胎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世雄  彭华  梁汉兴 《广西植物》2002,22(4):340-344,T001
首次报道了毛果猴子木 ( Cam ellia yunnanensis( Pitard ex Diels) Cohen Stuart var. camellioides( H u)Ming)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并对业已报道的 8种山茶属植物的主要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胚胎学性状在山茶属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腺质绒毡层、同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二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单孢原、合点端功能大孢子、葱型胚囊发育等特征为各代表种共有 ,主要的不同在于珠被绒毡层的有无、卵器和反足细胞的分化情况。笔者初步推测了这些差异在系统演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永德大雪山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从该类型植被中219种常见和优势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乔木Ⅰ、Ⅱ、Ⅲ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各层次之中;其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其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亦表明其区系的过渡性质。这表明永德大雪山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分界面上,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非常明显。通过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地区同类型植被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比较,我们初步认为该地此类森林植被环境更“温湿”。  相似文献   
18.
核果茶属的气孔器类型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世雄  刘爱忠  彭华  吴征镒 《广西植物》2003,23(3):250-252,I001
为了检验有关核果茶属气孔器类型不同的研究结果 ,使用从模式标本上获取的实验材料重新观察了耿煊 (H .Keng)在 1 962年报道过的具有毛茛型气孔器的核果茶属 3个种的叶片下表皮 ,得到了与耿煊不同的研究结果 ,即核果茶属的气孔器属大头茶型 ,与邻近的石笔木属、拟核果茶属乃至山茶亚科的气孔器类型一致。结果提示 ,气孔器类型可以作为划分山茶亚科和厚皮香亚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广义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3个主要亚科的花器官早期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花器官发生的两种不同类型:在马鞭草亚科中,存在从远轴至近轴单向发生的顺序,首先远轴位置的萼片、花瓣、雄蕊相继发生,此时近轴位置的萼片、花瓣和雄蕊尚未出现或处于更幼小的时期;在牡荆亚科和莸亚科中表现为向心轮状发生的顺序,萼片同时或依次出现,萼片发生完成后,有一段转向花瓣形成原时间间隔,5枚花瓣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随后是4枚雄蕊同时发生,花器官发生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和rbcL序列分析所得出的系统学推断一致,支持马鞭草亚科和其余亚科不能形成一个单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白花铃子香的模式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对铃子香属( Chelonopsis )进行系统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花铃子香( C.albiflora )的模式标本已遗失.为了使这一名称的用法得以保持,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之规则9.11和9.15,作者为其指定了一个新模式.同时本文也对白花铃子香( C.albiflora )和轮叶铃子香( C.souliei )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