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量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重要的植被类型,目前面临被彻底毁灭的危险,从这类森林及相应地段的177种优势和常见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的成分,东亚中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乔木A,B,C层,灌木层,草本和层外植物几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的亚热带性质,温带性质不是很显著,在无量半山湿润常绿阔叶林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产生的次生落叶阔叶加以保护,因之有这么多的特点,加之其为重要特有类群和保护种类聚集的场所,该类植被明显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单型属毒药树属Sladerua的核型,并与被认为有关的狭义山茶科、厚皮香科和猕猴桃科等进行了核型比较。毒药树属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2n=4x=48=4M 36m 8sm,核型为2A型,没有发现随体和次缢痕。体细胞间期核为浓密分散型,前期核为中间型。结果表明,毒药树属与相关类群不但在染色体基数上有差异,而且在染色体大小、核型、间期核、前期核以及随体的有无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不支持目前分子研究的观点,即把毒药树属放在厚皮香科,且认为它与猕猴桃科和狭义山茶科的亲缘关系也较远。  相似文献   
53.
至少上溯至《神农本草经》,我国已具备了有据可查的较为系统的植物分类编目,惟古代的植物分类编目及发展主要依循本草学传统,偏重于药用、饮食、园林布景等现实用途,终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分类,以致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文中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植物分类编目的历史,综合比较了现在省级行政区的地方植物志和国家植物志等情况,并结合现在已完成的植物志编研过程中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植物分类编目提出了展望.同时在文中指出了现在国内许多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中涉及的植物调查编目缺乏标本凭证的现象,强调了植物分类编目过程中凭证标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4.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5.
研究硅肥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旨在为典型双季稻区施肥结构优化以及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相同氮磷肥基础上施0、750、1500、2250和3000 kg·hm-2 (T0、T1、T2、T3、T4)硅肥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磷吸收、田面水氮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硅、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肥处理(T0)比较,早、晚稻季水稻稻谷分别增产2.2%~30.4%和3.9%~9.2%;早、晚稻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2.4%~47.3%、磷素积累量增加2.2%~41.3%,秸秆氮素积累量增加0.4%~28.3%、磷素积累量增加5.1%~31.0%;施硅肥后第1天,施硅处理田面水总氮(TN)浓度较不施硅肥处理平均降低3.4%~28.8%、铵态氮(NH4+-N)降低10.4%~25.6%、总磷(TP)降低25.5%~29.2%、可溶性总磷(TDP)降低30.8%~38.0%;第45天后施硅各处理田面水总磷和可溶性总磷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T0处理.施硅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硅水平以及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以T1处理效果最好,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硅肥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6.
保障患者安全是各级医疗的机构管理重心,以事前管理为重点,事后管理为补充,构建患者安全管理体系,从不良事件上报、高危哨点预警、患者安全文化、医疗风险转移四个维度构建患者安全管理的事前管理架构,进而从系统上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7.
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  董洪进  彭华 《生物多样性》2013,21(3):359-363
云南省为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为深入认识和保护云南的植物多样性,作者以《云南植物志》为基础,对其中记载的各物种在云南的县级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为滇西北地区,其中的玉龙县、贡山县、香格里拉县物种数分别高达4,358种、3,981种和3,874种,其次为以西双版纳州为主体的南部热带边缘,其中的勐腊、景洪的物种数也都在3,000种以上;而以云南高原为主体的滇东和滇中地区植物多样性则较为贫乏,作者认为这与人们的关注度和野外调查的强度直接相关.云南分布有4,008种特有物种,4,509种狭域物种,特有物种的分布规律与总物种相似;含狭域物种最多的为贡山县(556种),是唯一超过500种的县.云南省多数物种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64.1%的物种仅分布在1-5个县,46.0%的特有物种只分布在1个县的范围内.通过以上分析,作者指出由于此前对云南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仍不完善,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地带性规律,建议加大调查深度和标本采集量.如果条件许可,一些极易沦为濒危种的狭域分布种也应得到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58.
稻田土壤氧化态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与甲烷排放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家梅  纪雄辉  霍莲杰  彭华  刘勇 《生态学报》2013,33(15):4599-4607
稻田土壤有机碳是甲烷排放的关键底物之一,不同研究者由于采取的有机碳研究方法不同而得出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结论不一.为明确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土壤有机碳组分,设计了稻田施用不同外源有机碳(稻草还田、鸡粪和猪粪)的田间试验,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关联性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粪处理的甲烷排放与化肥处理无显著差异,而鸡粪和稻草2个处理的甲烷排放分别比化肥增加1.67倍(P<0.05),2.69倍(P<0.05);甲烷排放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示相同顺序:稻草>鸡粪>猪粪>化肥;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1(被33 mmol/L KMnO4氧化的有机碳)与甲烷排放直接相关,其他有机碳组分仅通过组分1间接作用于水稻生育后期甲烷排放,且排放量较低.由此推断,易氧化有机碳组分1是甲烷排放的主要底物,通过有效措施降低肥源中易氧化态有机碳组分1是减排甲烷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9.
贵州犁头尖属二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犁头尖属二新变种彭华1何顺志2(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2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阳550002)TWONEWVARIANTSOFTYPHONIUMFROMGUIZHOUPengHua1,HeShunzhi2(1Kunming...  相似文献   
60.
彭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299-300
把歧花鼠刺属ChangiodedronMiau处理作清风藤属SabiaColebr的异名;歧花刺ChangiodendronguangxienseMiau作为小花清风藤SabiaparvifloraWall.exRoxb.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