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芦苇生态型划分指标的主分量及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主分量分析及模糊聚类的方法首次对包括群落、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及遗传代谢等45个指标的不同生态芦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单株干重、株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RNA含量、DNaase和RNase活性、Kranz结构的有无及土壤pH值等差异最为显著。4种生态型芦苇中,盐化草甸芦苇与盐化草甸-沙丘过渡带芦苇最相近,其次为沙丘芦苇,沼泽芦苇与其它3种生态相似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酰胺类除草剂敌草胺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土壤中敌草胺降解的生物强化性能,从长期使用敌草胺的烟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敌草胺降解细菌菌株,命名为LGY06.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株LGY06对敌草胺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7 d内对50 mg·L-1敌草胺降解率达到75.7%;LGY06降解敌草胺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5 ℃和8.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鉴定了菌株LGY06降解敌草胺的降解产物并分析了其降解途径,α-萘酚和丙酰胺是主要的降解产物,LGY06对敌草胺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脱烷基、氧化(或水解),为矿化过程.室内模拟条件下,LGY06能有效促进土壤中敌草胺残留的降解,与未接种灭菌土、非根际土和根际土相比,敌草胺在接种LGY06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缩短了79.5%、36.6%和41.1%.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测定了4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Steud.)叶的表皮泡状细胞、叶肉细胞和叶脉维管束鞘细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沼泽芦苇的鞘细胞内,K+、Na+、Ca2+、Mg2+和Cl-分布均较叶肉细胞和泡状细胞高.沙丘芦苇的泡状细胞中Ca2+分布较叶肉细胞和鞘细胞高,而Mg2+在其叶肉细胞,以及K+、Na+和Cl-在其鞘细胞内分布均较高.在轻度盐化草甸芦苇的叶肉细胞内分布较多的Na+和Mg2+,而在鞘细胞内K+、Ca2+ 和Cl-的分布均较叶肉细胞和泡状细胞为高.重度盐化草甸芦苇的泡状细胞内Na+和Mg2+的分布较多;同样,在叶肉细胞中K+、Ca2+和Cl-的分布也较多.最后,讨论了上述各种离子在不同生态型芦苇叶内分布的状况, 以及与其环境适应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杨披针形叶与宽卵形叶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胡杨披针形叶和宽卵形叶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组织水平的离子含量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离子分布特征、可溶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液泡膜H+-ATPase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Cl-、K+、Ca2+等离子的分布在两种叶片及不同细胞中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宽卵形叶中Na+、Cl-的含量分别为披针形叶的111.2%和118.4%,Na/K值和Na/Ca值分别为0.75和1.78,均高于披针形叶的。宽卵形叶的栅栏细胞的Na/K值和Na/Ca值较其维管束鞘细胞的高,而披针形叶的则正相反;宽卵形叶较披针形叶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分别为514和0.751μmol·g-1FW,而甜菜碱的含量较低,为0.703μmol·g-1FW;宽卵形叶的液泡膜H+-ATPase的活性较披针形叶的高15.47%。以上结果表明胡杨宽卵形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于披针形叶。本文还对两种叶片对胡杨适应其盐渍化生境的贡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由桔子、柿子(包括有核品种与单性结果品种)及南瓜(有籽品种)在开花前后的子房中提取出酸性乙醚溶解物质,并用小麦芽鞘垂直生长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各品种中开花前子房中的生长促进物与生长抑制物的活性都很高。但在有核种中如果不经过授粉,则在花后1~3日内子房中促进物质的水平即迅速降低而抑制物质水平则仍然保持很高。授粉引起了子房中促进物质水平的迅速增高与抑制物质水平的显著降低。天然单性结果品种与有核品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开花后1~3天内前者的子房中在不授粉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促进物活性,而抑制物活性则大为降低。人工用外源生长物质诱发南瓜单性结果时,也同样引起内源促进物的急增而抑制物则完全消失。 这些结果说明了授粉受精的作用不仅在于引起子房中生长促进物的活化,而且也消除或对抗了生长抑制物的作用。座果与果实的继续发育受到生长促进物与抑制物间一定平衡状态的控制。本文对生长抑制物质的生物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贵州锦屏水稻蓟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县为害水稻的三种主要蓟马——稻蓟马(Thrips oryzaeWilliams)、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Uzel)]、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tus(Fabricius)]的世代历期、寄主范围、繁殖和为害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 稻蓟马主要在水稻秧田期及分蘖期发生为害,嗜食嫩绿稻苗。稻株受害后矮矬发黄,返青分蘖推迟,有效分蘖减少。禾蓟马、稻管蓟马偏嗜穗花,主要在水稻穗期为害,食害稻花,使颖壳变为褐色并成为空壳,双季晚稻空壳率一般达10—20%,最高达41%,直接引起产量损失。 从我县水稻蓟马发生为害的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对水稻蓟马发生为害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在77—89%之间。在日平均温度为20—27.8℃的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对水稻蓟马的发生为害比较有利。降雨日多或降雨量大则抑制其为害。 我县推广双季稻和种植单季晚稻后,栽培制度复杂,插花混栽现象严重,是造成水稻蓟马近几年来加剧为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力发展生产、推行改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变插花混栽现象,使同一季稻、同一品种尽可能集中成片栽插,防止水稻蓟马在各类稻田中不断转移繁殖,可以有效地减轻其为害。 药剂防冶试验表明,对稻蓟马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秧田三至四叶期及水稻分蘖初期。对禾蓟马、稻管蓟马则应掌握在孕穗末期至出穗期。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生长的四个不同生境芦苇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叶解剖结构、光合关键酶活力、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发现,沼泽芦苇叶中虽具有不典型的花环结构,但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24.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1218Unit mgpro-1·min-1δ13C值为-34‰,这些测值位于C3植物(小麦)的范围内。生长于沙丘上的芦苇叶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异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0.985, 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504 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20.9‰,这些测值与典型C4植物(玉米)十分相似。盐化草甸芦苇和盐化草一沙丘过渡地带芦苇叶中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大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分别为2.45和1.53,但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470和2058Unitmgpro-1·min-1,δ13C值分别为35.6和30.6‰,综合盐化草甸芦苇和过渡地带芦苇的上述指标,似介于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之间。由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芦苇,在种内发生有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胡杨披针形叶与宽卵形叶的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胡杨的披针形叶和宽卵形叶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细胞超微结构、光合酶活性、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叶片都是等面叶,角质层厚,具皮下层和孔下室,含较多的粘液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旱生结构特点;两种叶片均具有不整齐的维管束鞘细胞,Rubisco/PEPC值与小麦的接近,δ^13C值分别为-27.9‰和-26.7‰,位于C3植物的δ^13C值的范围内,表明两种叶片的碳同化途径均为C3途径;然而宽卵形叶较披针形叶的旱生结构更发达,叶肉细胞的线粒体数目及液泡中的泡状物质较多,Rubisco/PEPC值较低而δ^13C值较高,表明宽卵形叶比披针形叶具有更强的抵抗逆境的能力。此外,还对两种叶片对胡杨适应其盐碱化生境的能力的贡献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