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红霉素的渗透性, 我们采用生物被膜抗生素渗透模型检测Staphylcoccus epidermidis 1457、1457-msrA和临床分离株S68生物被膜不同时间点红霉素的渗透率, 并用吖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内细菌RNA/DNA的相对含量;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内细菌的密度。红霉素作用36 h后, 1457、1457-msrA、S68的渗透率分别为0.93, 0.55和 0.4; 1457渗透地较快, 8 h后渗透率即达到0.58, 而1457msrA和S68相对较为缓慢, 24 h后分别为0.499和0.31; 吖啶橙染色可见红霉素作用下膜内菌RNA和DNA的相对比例减小, 生长速率下降;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生物被膜红霉素作用后空气面的细菌数与琼脂面相比均较少, 细胞碎片相对较多, 而对照组(无抗生素作用)琼脂面和空气面的细菌密度和分布较均匀。可见红霉素可渗透入表葡菌生物被膜, 但不能完全杀死膜内细菌; 膜内细菌在生物被膜环境中生长速率下降, 有助于降低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对红霉素的渗透性,我们采用生物被膜抗生素渗透模型检测Staphylcoccus epidermidis 1457、1457-msrA和临床分离株S68生物被膜不同时间点红霉素的渗透率,并用吖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内细菌RNA/DNA的相对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内细菌的密度.红霉素作用36 h后,1457、1457-msrA、S68的渗透率分别为0.93,0.55和0.4;1457渗透地较快,8 h后渗透率即达到0.58,而1457msrA和$68相对较为缓慢,24 h后分别为0.499和0.31:吖啶橙染色可见红霉素作用下膜内菌RNA和DNA的相对比例减小,生长速率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生物被膜红霉素作用后空气面的细菌数与琼脂面相比均较少,细胞碎片相对较多,而对照组(无抗生素作用)琼脂面和空气面的细菌密度和分布较均匀.可见红霉素可渗透入表葡茵生物被膜,但不能完全杀死膜内细菌;膜内细菌在生物被膜环境中生长速率下降,有助于降低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具有抗HIV活性的突变型天花粉蛋白(TCS),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与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和KR173-174),并依此设计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双突变型TCS全长基因,经BamHI和EcoRI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RSET-A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突变型TCS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构建了突变型TCSYFY-KR,并获得了该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产生大量均一的突变型TCS蛋白。结论:TCS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原核系统内的表达,为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CS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LP)、胎球蛋白A(FA)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并探讨其对CA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CH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CAC分为CAC组(n=73)和非CAC组(n=9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3、ALP、F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CA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ALP、FA水平对CHD患者CAC的预测价值。结果:CAC组血清FGF23、ALP水平高于非CAC组,血清FA水平低于非CAC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20,95%CI:1.087~1.369)、高血压病(OR=1.461,95%CI:1.062~2.010)、血钙(较高)(OR=1.532,95%CI:1.042~2.251)、血磷(较高)(OR=1.209,95%CI:1.097~1.333)、FGF23(较高)(OR=1.012,95%CI:1.007~1.018)、ALP(较高)(OR=1.046,95%CI:1.023~1.070)为CHD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FA(较高)(OR=0.827,95%CI:0.750~0.912)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GF23、ALP、FA单独与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73、0.786、0.915,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GF23、ALP水平升高和FA水平降低与CHD患者发生CAC密切相关,可作为CHD患者发生CAC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个指标联合预测CHD患者CAC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人CCR5Delta32突变个体能有效抵制HIV-1感染,主要是由于该个体淋巴细胞内表达的CCR5Delta32突变蛋白能通过反式显性失活效应(TDN)抑制细胞表面HIV-1辅受体CCR5和CXCR4的产生.通过构建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研究细胞内表达CCR5Delta32蛋白对HIV-1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表达CCR5Delta32蛋白的人PBMCs对HIV-1 R5、X4及R5X4毒株感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工作为后续的AIDS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广西境内马褂木( Liriodendron chinense)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情况,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现存的6个野生马褂木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马褂木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参试群体的平均(及总体)有效等位基因数( Ne)、Nei’ s 基因多样度( 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4541(1.6337)、0.2576(0.3633)和0.3786(0.5293);群体间存在基因流动但水平有限( Nm=1.2184),使群体间存在较高遗传分化( Gst =0.2910);聚类分析( UPGMA)将6个天然群体分为东部(全州QZ、资源ZY及融水老堡RS ̄L)、西部(融水安太RS ̄A、环江HJ及乐业LY)两组,其中东部组具有较低遗传多样性及较高的遗传分化,可能受到较强的人为干扰;Mantel检验表明群体间符合距离隔离模式( R=0.545, P=0.043),表明人为破坏导致的生境碎片化是造成广西马褂木天然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针对广西马褂木天然群体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较高的遗传分化,除了考虑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如RS ̄A及HJ)进行原地保护外,宜对各群体采集种子或穗条,统一营建基因资源收集区,以供后续育种及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7.
将来源于‘徐薯18’叶片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不同2,4-D浓度的液体MS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悬浮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分裂方式和发育途径:2,4-D浓度为1 mg/L时,细胞均等分裂,增殖迅速;不含2,4-D时,细胞多进行不均等分裂,并发育成体细胞胚。不同2,4-D浓度中培养的悬浮细胞,其胞外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并与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白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杄(Picea meyeri Rehd.et Wils.)的成熟胚在4~6℃低温下保存1个月后,接种于改良LP 2mg/L 2,4-D 1mg/L 6-BA的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培养1个月便可产生白色半透明的胚性愈伤组织。整体染色封片观察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由很多很长的胚柄细胞及其顶端的胚细胞团组成,这种愈伤组织培养物称为胚性胚柄团。胚性胚柄团在MS 1mg/L 2,4-D 1mg/L KT的继代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可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当胚性胚柄团转到MS 5mg/L ABA 5mg/L AgNO_3的分化培养基上,1个月后可产生大量正常的体细胞胚。体细胞胚成熟以后转到含0.5%活性炭的无激素1/2MS基本培养基上约40d后可长出1.5~2.5cm的根,约60d后可长出真叶。光、ABA、蔗糖及AgNO_3浓度是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含人CCR5Delta32基因重组慢病毒的包装及滴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包装含人CCR5Delta3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测定其滴度,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从CCR5Deha32突变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提取人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CCR5Deha32全长基因,经EcoRI单酶切后与pUCm—T载体连接,随后转化EcoliDH5ct,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将鉴定正确的CCR5Delta32基因亚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V5-D-TOPO并进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用pLP1、pLP2、pLP/VSVG及pLenti-CCR5Delta32等4种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重组慢病毒并测定其滴度。结果:克隆出人CCR5Deha32基因,并构建了含该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产生5×10^5TU/mL的重组慢病毒。结论:高滴度含人CCR5Deha32基因重组慢病毒的包装,为进一步的AIDS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几种玉米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基因枪、超声波和子房注射法转化玉米,所用质粒pB48.415带有3’端截短的Bt毒蛋白基因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用基因枪轰击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和幼胚,超声波处理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用自制的微玻针注射授粉后l0~20h的玉米子房,均已成功地获得了转Bt基因的玉米檀株.点杂交和Southern吸印杂交的结果都证明在转基因玉米檀株中存在Bt毒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