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00例采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中1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因腹腔内出血中转4例,腹内脏器损伤2例,腹腔严重粘连3例,气腹造成难以控制的高碳酸血症1例,器械损伤1例。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主要与患者原因、术者原因和器械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置入Firebird 2支架术后3年的随访,探讨Firebird 2支架的性能。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首次置入Firebird 2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随访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年组(70例)与术后1年组(6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术后MACE的结果。结果:术后3年组再发心绞痛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后1年组(33.8 vs 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SYNTAX积分、LVEF、优势血管(右)、既往史、诊断、NYHA心功能分级,MACE、再次血运重建、总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造影复查比例,支架总数及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置入支架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置入Firebird 2术后3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相当,但还需大规模、多中心继续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具有特殊几何构型的血管部位,提示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粥样硬化形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理想的血管模型,本文旨在探索以CT图像为基础构建个体化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模型的技术方法,对人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病变狭窄处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发展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用MIMICS软件读取CTA数据,以CT图像为基础进行冠状动脉三维几何建模,假设动脉血流为层流、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入口血液流速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应用有限体积法FLUENT软件进行血流数值模拟,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获得个体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处血管模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模拟结果包括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场、壁面压力(wall pressure WP)及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分布,可见狭窄段血管血液流速加快,WP降低、WSS增高,且在狭窄邻近区域出现低WSS区、较高的WP及血液湍流区域.结论:以CT图像为基础的CFD技术是在体评价人狭窄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状况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能够更为真实的建立人体血管几何模型,为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提供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极为罕见的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合并回盲部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GCC合并回盲部MANE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例经病理切片会诊明确诊断为GCC,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进一步诊断为回盲部MANEC,行1次FOLFOX化疗后,一般情况良好。结论:阑尾GCC合并回盲部MANEC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异质性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局部Cg A和局部Syn阳性、Tang分类C组、临床分期IV期和非根治性手术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炎性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炎性标记物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大多研究结果呈现一致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近些年新兴的炎症标记物,其简易、普及、易获取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学者的肯定。NLR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相关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钙化积分与NLR密切相关,另外,高NLR者更易发现易损斑块。NLR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短期及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以及预测稳定性心绞痛预后情况及侧支循环是否丰富。在冠脉造影的应用中,发现NLR不仅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预测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及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在已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NLR可作为新成员,为冠心病的发现及其预后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田施氮对水质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Groundwater、Water quality、Surface water、Nitrate pollution、Eutrophication、Contamination、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ysimeter、Runoff、Subsurface drainage等。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农业大国的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主要分布在荷兰、美国和中国。文献分析表明,受降水、地形、土壤、施肥等诸多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田氮流失量差别很大,中国各类农田的氮流失量(13.7—347 kg/hm~2)明显高于欧美国家(4—107 kg/hm~2)。我国单位面积化肥(357.3 kg/hm~2)和氮肥(165.1 kg/hm~2)施用量均远高于世界平均用量(87.5 kg/hm~2和52.9 kg/hm~2),当季氮肥利用率(17%)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表明氮肥施用过量且利用率过低是造成氮流失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农田氮流失防控措施发现,从源头控制氮流失是最有效的措施,优化农艺管理措施和氮迁移过程拦截等分别可减少15%—92%、46%—77%的氮素流失,其中针对农田适宜施氮量的研究最多。然而,面对粮食生产需求与资源短缺、水体水质持续恶化的现状,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简单的表观平衡向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过程转变,更为迫切的是加快探索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的化肥氮施用阈值(造成环境污染的临界施氮量),并推广示范这些有效的氮流失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氮肥农学效应与环境效应国际研究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国内外农田氮素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为以后研究农田氮素效应提供参考。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出以"农田氮肥施用"为主题的所有SCI论文(1957—2014年8月),并分别提取出与"农学效应"、"环境效应"、"适宜施氮量"相关的文献,采用计量学方法,分析各研究方向的主要热点、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和高被引论文等。共检索出关于农田施氮研究的SCI文献7460篇,其中与"农学效应"研究相关的文献2773篇,主要涉及到施氮肥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环境效应"研究相关的文献1609篇,主要涉及到氮肥施用对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温室气体排放、硝酸盐淋失、地下水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相关的文献408篇,主要涉及氮肥施用量、氮肥管理等。刊发各类研究成果最多的机构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影响力大的期刊与高被引论文也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为代表的中国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逐渐进入世界前列。文献计量学可用于分析农田氮素效应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目前氮素农学效应仍是研究的重点,随着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田氮素环境效应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氮流失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基于氮素综合效应确定农田适宜施氮量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中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高影响力论文偏少,优秀国际期刊不足,但研究实力不断增加,研究成果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是一个难点.介绍利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制备该装片,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合应用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113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组(A组)58例和苄星青霉素单一治疗组(B组)55例。结果:A组有效随访例数为55例;B组有效随访数为52例。1周内皮损消退率,A组为89.7%(35/39),B组为64.9%(24/37)。3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40.0%(22/55),B组为21.2%(11/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1,P=0.039)。6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67.3%(37/55),B组为42.3%(22/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5,P=0.012)。9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0.9%(50/55),B组为73.1%(38/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0,P=0.022)。12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4.5%(52/55),B组为82.7%(43/52),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71,P=0.068)。血清固定率,A组为1.8%(1/55),B组为9.6%(5/52)。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较单一使用苄星青霉素显著,表现在皮损消退时间快、梅毒血清阴转时间缩短,血清固定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2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均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计算颈动脉斑块局部反射性活度标准化靶-本底比(TBR)。根据TBR值将纳入患者分为炎性组(TBR≤1.25)及非炎性组(TBR1.25)。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并记录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P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常规检查指标。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TBR与一般临床资料及PLR的相关关系,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分析PLR与TBR的独立相关关系。结果:炎性组与非炎性组相比,PLR值明显升高(P=0.0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BR值与年龄(r=0.364,P=0.049)、体质量指数(r=0.38,P=0.038)、载脂蛋白B(r=0.392,P=0.032)、PLR(r=0.535,P=0.002)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BR与PLR之间存在的独立的正相关关系(β=0.368,P=0.02)。结论:PLR在炎性反应较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升高,与其炎性反应程度呈现独立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