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小檗科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的多型属植物类群。全属8种1变种,其中包括1987年以来在峨眉山发现的新种峨眉八角莲(D.emeiensis)和川八角莲变种即长瓣八角莲(D.veitchii var.longipetalis)。峨眉山计有本属植物5种1变种,尤其是集中了川八角莲(D.veltchii.)贵州八角莲(D.majorensis)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八角莲(D.aurantiocaulis)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获得87株内生真菌,并对87株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中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无孢类群(22株)是优势菌,其次为镰孢菌属(10株)毛壳菌属(10株)、青霉属(9株)、小齿梗霉属(7株)、丛梗孢属(4株),首次报道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的类群和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3.
川八角莲内生真菌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从川八角莲中分离到产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分离到16株内生真菌,其中一株真菌(2BNO1)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经鉴定该真菌为牵连青霉(Penicillium implication)。结论:川八角莲个别内生真菌能产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八角莲(Dysosma tsayuensis Ying)和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材料,构建其根及根茎的SSH文库,从中筛选鬼臼类植物属种间与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从文库中随机挑取201个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到183条ESTs。去除载体序列和冗余序列,聚类拼接得到17个西藏八角莲的unique ESTs。经BLAST同源比较和功能查寻,有功能注释的unique ESTs共12个,占70.6%,所编码的蛋白涉及光合作用、合成代谢、转录调控等功能;无功能注释和匹配结果的共5个,占29.4%。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西藏八角莲和桃儿七SSH文库,为进一步揭示鬼臼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八角莲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角莲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八角莲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MS+BA1.0mg/L+IBA0.5mg/L+GA34.0mg/L培养基上容易萌芽,发芽率为72.4 %;培养基MS+BA10.0mg/L+GA30.5 mg/L可诱导种子幼苗形成丛生芽;继代繁殖在MS+BA(8.0~10 .0)mg/L+GA32 .0mg/L与低浓度BA或无BA的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培养效果较好;MS+NAA1.0 mg/L+AC0.2g/L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带叶叶柄在MS+BA1.0mg/L+2-ip(0.5~1.0) mg/L+NAA0.02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愈伤及根,直接形成再生植株。生根苗移栽成活率90 %。  相似文献   
16.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物类型为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起源古老,保存不少古代残遗植物。经调查,保护区内共记录有植物1928种,隶属925属290科,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观光木、野茶树、伯乐树、伞花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闽楠、八角莲、野大豆等8种为国家Ⅲ级保护植物;三尖杉、秀丽栲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7.
川产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寻找和开发抗癌药的半合成原料鬼臼毒素,我们对川产八角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Hemsl et wils)Fu.]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一种单体成分,经薄层对照,熔点,UV,IR,MS和H’—NMR测定,证明为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同时,作者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川八角莲和小八角莲[D.difformis(Hernsl et wils)T.H·wang ]中的鬼臼毒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分别为0.057%和0.15%。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鬼臼类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定成  邵建章  李东林   《广西植物》1991,11(1):58-62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八角莲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衡宇  马绍宾 《植物研究》2004,24(3):309-315
首次报道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结果:双珠被,多为厚珠心胚珠,少数为假厚珠心,胚珠多为横生,少数为弯生;边缘胎座,子房一室,多胚珠,珠孔由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呈"之"字形;多为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偶见2~3个孢原细胞位于珠心表皮下;大孢子母细胞有两种发生方式;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中,二个极核在受精前合并为次生核;三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品"字形卵器极性明显,其中卵细胞与助细胞极性相反;助细胞发达,其丝状器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及大小不同,且具吸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川八角莲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3个种群进行的繁殖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川八角莲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下,个体在种群内呈片丛状分布或为散生。川八角莲只进行有性生殖,由种子萌发至性成熟约需要5~6年。性成熟植株的花芽在开放前一年8月上旬开始形成,至11月上旬营养生长结束时花各部分已分化完全。川八角莲为自花受粉植物,限制结实率与结籽率的主要因素是花的构造不利于授粉以及营养竞争。果实与种子的近距离散布主要通过重力和蚂蚁,远距离散布主要通过鸟和啮齿类食用果实来进行。在自然条件下,川八角莲不进行营养繁殖,但在人工条件下,可用根来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