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家蚕BmN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及HBeAg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微载体Cytodex3对家蚕BmN(从SilkwormBombyxmori获得的细胞系)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并获得成功。观察了家蚕BmN细胞在微载体Cytodex3上的贴壁分布,研究了不同接种浓度与微载体浓度时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筛选出最佳的技术参数。在1000mL滚瓶中用微载体Gytodex3培养家蚕细胞,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接种浓度3.6×105细胞/mL、微载体浓度5g/L),5d后,细胞的终密度达到2.8×106细胞/mL,细胞增长指数为7.9。在细胞指数生长期(传代后48~60h)用载有HBeAg基因的重组病毒(rBmHBe)接种(感染量为0.4PFU/细胞),5d后,培养上清中HBeAg滴度为1∶9.6×104,是用方瓶静止培养的家蚕细胞表达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复对水沙数量、径流调节、影响因素贡献等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上、中、下游年均径流深分别为30、23、21 mm,产沙量为0.6、0.05、-0.02亿t。中游年均产流量占流域总水量的51%,上游年均产沙量占流域总沙量的90%以上。(2)上、中、下游径流深极显著减少,减少率分别为-0.28、-0.16、-0.43 mm/a;上游产沙量以0.02亿t/a速度极显著降低,中、下游产沙量不显著减少。(3)上、中、下游的削洪、补枯程度逐年代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比,21世纪10年代洪水期流量(Q5)分别减少了63%、45%、60%,上游枯水期流量(Q95)增加了68%,中游20世纪80年代枯水期开始产流。(4)与20世纪60年代比,上、中、下游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对产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94.7%、26.7%...  相似文献   
13.
李文  王鑫  潘艺雯  刘以珍  何亮  张欢  应智霞  刘颖  葛刚 《生态学报》2018,38(9):3014-3021
水淹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子,不同湿地植物对淹水深度存在着不同响应。然而,在水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种群和群落如何变化还不清楚。为了探究淹水深度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预测鄱阳湖洲滩湿地植被分布的趋势,采用控制实验模拟了不同水淹深度(0、0.5、1 m和2 m)下鄱阳湖湿地3种优势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水淹对灰化薹草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遭受水淹时,灰化薹草把大部分的生物量集中在地下部分;随着水淹深度逐渐增加,南荻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不同深度水淹对虉草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就生物量而言,虉草对水淹的适应性强于其他两种植物。2)不同水淹深度下,灰化薹草的株高都显著降低;而南荻只在2 m水淹梯度下株高才显著降低。在枯水年时,下降的水位有利于南荻向较低高程迁移。3)不同深度水淹对灰化薹草的分株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虉草在经过2 m水淹后分株数显著高于其他水淹深度。在丰水年时,相比于灰化薹草和南荻,升高的水位对虉草的繁殖影响较小。在一个水位周期性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的水淹对植物的生长及退水后的繁殖产生了严重影响,研究结果为预测水文变化对湿地植被的生存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风传草本植物种子空间传播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玲玲  林振山  何亮 《生态学报》2010,30(17):4643-4651
种子阶段产生的时空格局对植物种群迁移十分关键,在植物种群动态、外来种入侵、保护生物学领域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种子从母株处传播距离较短,少数种子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近30多年对种子传播的大量研究集中在近距离传播,这与目前的技术很难直接跟踪长距离传播的种子有关,尤其是草本植物种子传播数据极难获取。在现实条件约束下,利用模型模拟种子传播显示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形成种子密度随距离变化的统一性函数或分布曲线,我国更是鲜见此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风传草本植物种子的空间传播模型,即准麦克斯韦空间分布模型,将种子长、中、短距离的传播归纳于统一的模型之中;实现无风或有风时,任意方向及区域的种子传播模拟,并且利用前人已有的实验或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旨在推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 通过控制实验法, 评估了在 3个铜绿微囊藻浓度梯度下,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的增长及二者种间竞争影响具有差异, 并且在3种铜绿微囊藻浓度下均以大型溞为主要优势类群。低浓度(5×104 cells/mL)铜绿微囊藻仅促进大型溞种群增长(P<0.01), 大型溞占据主要优势地位; 中浓度(1×105 cells/mL)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增长均有显著影响(P<0.01), 在此浓度下大型溞在种群竞争中依旧占优势地位, 使得萼花臂尾轮虫种群衰亡; 在高浓度铜绿微囊藻(5×105 cells/mL)环境中种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1), 在共培养体系中仅大型溞种群存活。在无其他外在影响因素存在时,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下, 大型溞均占优势, 说明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可能不是影响大型溞与萼花臂尾轮虫的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条件下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关系对于理解蓝藻水华暴发的生态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欢  何亮  张培育  沙永翠  徐军 《生态学报》2013,33(24):7630-7643
食物链长度(Food chain length,FCL)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通过改变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群落的结构以及稳定性;它是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食物链及其动态特征是生态学许多重要理论的基础,食物链长度理论的研究进展,推动了人们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理解。回顾了食物链长度的3种度量方法及其详细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各方法的特点。综述了食物链长度的决定因素的4种假说(资源可利用性假说、生产力空间假说、生态系统大小假说、动态稳定性假说)及其交互作用,重点总结了湖泊食物链长度的空间格局与决定因素的研究进展。最后,食物链长度研究展望,包括食物链长度决定因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的总结,以及在在水域生态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例如食物链长度在指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中的研究进展、食物链食物链长度在指导生物操作、以及在食物链长度在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等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引起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MIC,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12株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5.00%,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占16.6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33%;11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其中6种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最常见的致病菌,耐多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菌群调查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更有效地对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预防控制。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拟诊为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266例,取前列腺液做细菌需氧及5%CO2环境培养,以Phoenix 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综合分析结果。结果266例患者中前列腺液培养阳性者204例,阳性率为76.69%。其中葡萄球菌152株,占检出菌株数的74.51%。检出主要细菌为:溶血葡萄球菌82株(40.2%),表皮葡萄球菌34株(16.67%),粪肠球菌25株(12.25%),头状葡萄球菌10株(4.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45%)。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吗啉噁酮敏感率分别为100%、95.9%、95.1%。结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多由条件致病菌感染所致,尤其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多见,患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吗啉噁酮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在肿瘤患者肠外的分布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K-B法对云南省肿瘤医院58例肿瘤患者继发大肠埃希菌感染进行分析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谱测定。结果:各类肿瘤患者中,以宫颈癌及继发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其中,宫颈癌为28.30%。肺癌为26.87%。从标本来源来看,以尿液标本最多,为63.79%,其次为痰液12.07%及分泌物12.07%。结论:大肠埃希菌在肿瘤患者肠外分布广泛,所致感染较严重,经耐药谱测定发现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类型多,提示对肿瘤患者治疗应重视局部微生态平衡及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何亮  陈群  曾忠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2):122-123,F003
细菌性阴道病 ( 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由于细菌过度生长所致阴道微生态的非正常改变 ,从而导致的一类多微生物病 ( Polymicrobial Diseases)。以前曾命名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 nonspecific vaginitis) ,加特纳菌性阴道炎 ( Gardnerellavaginitis) ,厌氧菌性阴道炎 ( anaerobicvaaginosis) ,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 Corynebecterium vaginitis) ,棒状杆菌阴道炎( H aemophilus vaginitis)等。直到 1984年 ,在瑞典国际会议上才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 BV是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 ,通过对患有 BV的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后发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