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 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 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干旱对五唇兰(Phalaenopsis pulcherrima)生长的影响,以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的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五唇兰植株含水量和鲜质量逐渐下降,以PEG为13.75%~14.84%时最显著。PEG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植株含水量的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淀粉(S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NSC和SS/St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干旱胁迫会影响五唇兰植株的含水量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较低程度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在抗旱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五唇兰的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RNA干扰质粒载体抑制茄病镰刀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LP)基因,通过检测ALP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筛选出基因沉默菌株。方法构建2个ALP的干扰载体,转化茄病镰刀菌孢子,获得ALP基因沉默菌株△ALP1、△ALP2,通过RT-PCR检测△ALP1、△ALP2的ALP基因mRNA变化,并通过蛋白琼脂廓清率培养基检测ALP酶活性变化,对所得菌株的毒力进行判断。结果 RNA干扰后所获基因沉默菌株中,ALP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标准茄病镰刀菌株(F=184.67,P<0.01),其中ΔALP2抑制效果较好、酶活性显著低于标准菌株及△ALP1(q=5.276、5.463,P<0.01)。结论通过LiAc转化法对茄病镰刀菌ALP进行RNA干扰,可有效抑制茄病镰刀菌ALP的表达;ALP基因沉默茄病镰刀菌株的获取,为进行动物体内实验、深入研究ALP在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新型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A2B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及肥胖等复杂疾病关联,但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提示A2BP1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本研究拟探讨A2BP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完成奥氮平(治疗剂量5~20 mg/d)治疗8周者为32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估药物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量并记录患者的清晨空腹体重并计算治疗前后体重增加率(%).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采用DNA测序基因分析方法,在328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测A2BP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8048076,rs1478697,rs10500331,rs4786847)的基因型,并采用数量性状位点分析方法(QTL)探索A2BP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所致体重增加率的关联.结果:A2BP1基因rs8048076 (T=3.237;P=0.0012)及rs1478697 (T=2.956;P=0.0032)位点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8周后所致体重增加率关联(P<0.05),经多重检验Bonferroni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而rs10500331 (T=-0.293;P=0.769)与rs4786847(T=0.666; P=-0.505)在本样本中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A2B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体重增加副反应关联,如能进一步验证及机制探索,则有望在精神科个体化治疗方面对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线索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III、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III、Ⅳ期压疮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对照组30例压疮患者行常规换药,实验一组58例压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实验二组55例压疮患者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实验一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实验二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一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实验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一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二组(P〈0.05),而实验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较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及常规治疗方法更好的改善III、Ⅳ期压疮创面的愈合,避免患者组织感染,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牛分枝杆菌MPB5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牛分枝杆菌Vallee111染色体DNA为模板,以MPB51成熟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约800bp的DNA片段。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 Vector中,成功地构建出克隆质粒pGEMT51。以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pGEMT51和pET28a(+),并将纯化的MPB51基因亚克隆至pET28a (+)中,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51。将pET28a51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30kD外源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牛分枝杆菌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MPB51的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mpH基因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mpH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同源的敲除载体pWSK29△ompH,将敲除载体电击转入C48-3株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四环素抗性和菌落PCR筛选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对突变株进行验证.用生物学功能实验比较野生株、互补株和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荚膜结构、粘着能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C48-3△ompH构建成功,电镜观察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缺陷影响细菌的荚膜合成能力,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C48-3和互补株C48-3C相比突变株C48-3△ompH对CEF细胞的粘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C48-3△ompH的致病性相对减弱.[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突变株C48-3△ompH,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微生境模拟条件下,应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别评估了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HSI),建立了其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并初步估算了岩原鲤幼鱼的最小栖息面积.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栖息范围分别为砾石直径10~15 cm、光照强度0.2~1.8 lx、水深范围0~15 cm(离底距离);其适宜性指数表达式分别为SIS=1.7338e-0.997x(R2=0.89,P<0.01,SIS为底质适宜性指数,x为砾石直径)、SIL=3.0121e-1.339x(R2=0.93,P<0.01,SIL为光照适宜性指数,x为光强)、SIW=2.4055 e-1.245x(R2=0.97,P<0.01,SIW为水深适宜性指数,x为水深).算术平均法最适用于岩原鲤幼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估计,最适模型为HSI=(SIS+SIL+SIW)/3.共发现7组岩原鲤幼鱼建立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范围,其栖息地面积范围为628~2015 cm2,平均值为1114 cm2.  相似文献   
20.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为八角茴香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