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基于网格法分析了全区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梯度的关系,并对人为干扰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赣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上升,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最为显著;(2) 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地形位指数为0.2164—0.6826的梯度1区域下降最为显著;(3)人为干扰分析显示,90%的高人为干扰度网格分布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地形梯度1区域,在其他地形梯度分布较少;(4)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为干扰度值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高-低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1的大余县、南康市、赣州市区、信丰县、瑞金市、会昌县、兴国县、于都县等8个县市,低-高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较高的崇义县和上犹县。分析了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变化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空间聚类效应,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赵雪雁 《生态学报》2015,35(5):1610-1619
生计方式变迁对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从而给农村能源与环境问题带来新的挑战。以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采用STIRPAT模型与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生计方式对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量及生活能源消费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甘南高原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量显著下降,但它引起的生活能源消费量下降速度低于其自身的变化速度;此外,家庭规模扩大、收入提高将使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量增加;(2)生计方式对农户能源消费模式选择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因素,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选择以商品性能源为主消费模式的概率将增大,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及商品性能源的可得性改善亦会如此,但生物质能源的可得性增强会降低农户选择以商品性能源为主消费模式的概率。最后,提出了优化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天刚  冯琦胜  夏文韬  崔霞 《生态学报》2011,31(4):1111-1123
利用Matlab 7.9软件的多目标规划方法,以甘南牧区2008年及以前的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资料和社会经济发展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维持草畜平衡、优化畜群结构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为总目标,综合考虑牧区畜群结构优化、牧业生产目标、草畜动态平衡、区域社会经济收益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5个方面的约束条件,研究了规划期(2009-2011年)甘南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化方案及管理对策,对比分析了减畜和增畜2种优化方案在畜群结构、牲畜总增率、净增率、商品率、出栏率、农牧民纯收益等方面的数量变化特征,提出甘南牧区草畜平衡优化方案及管理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减畜优化方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包括:1)适度调整牲畜数量,改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2)调整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结构,增加人工草地种植面积,提高补饲水平;3)稳定天然林草地面积,维护牧区生态环境; 4)增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高出栏率;5)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家政策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人工栽培大黄的泻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KM小鼠96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8组(n=12)。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动物模型,通过药物干预,对比观察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礼县栽培掌叶大黄的泻下作用。结果:2.0~6.0g/ks剂量范围内的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及礼县栽培掌叶大黄可明显缩短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提高大肠含水量,抑制结肠NO+K+-ATP酶的活性;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明显强于礼县栽培掌叶大黄,而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差异;抑制结肠NO+K+-ATP酶的活性是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泻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5):1688-1698
气候变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基于500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甘南高原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计方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适应需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甘南高原农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强烈,对信息和生产技术的需求次之;(2)不同区域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存在差异。其中,纯牧区农户和农区农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均最强烈,半农半牧区农户对信息的需求最强烈;(3)不同生计方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也存在差异。其中,纯农户对信贷保险的需求最强烈,一兼户和二兼户均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强烈;(4)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影响农户对生产技术需求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对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对信贷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升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雪雁  毛笑文 《生态学报》2013,33(17):5397-5406
农户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单元,当前急需理解农户的环境影响,并依此为依据找寻缓解环境压力的对策.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以生态足迹作为测度环境影响的指标,利用入户调查资料,基于成分法核算了农户的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了汉、藏、回族地区农户的环境影响,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解了各因素对农户环境影响的作用.研究发现:(1)甘南州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张掖市与临夏州,其中甘南州农户的人均草地足迹远高于张掖市与临夏州,而张掖市农户的人均化石能源地足迹远高于甘南州与临夏州;(2)3个地区农户对耕地影响的差距均较小,但对水域、林地、草地影响的差距都较悬殊;(3)农户的家庭规模、富裕水平、受教育程度、非农化水平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扩大家庭规模、提高富裕水平将加剧对环境的影响,而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及非农化水平将减缓对环境的影响,但它们引起的环境影响变化速度均低于其自身的变化速度;(4)民族属性对农户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作用,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现有样本数据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  相似文献   
17.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该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平均比率为2.44% ~34.05%,呈现季节波动性,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至7-8月时达到高峰,之后(9-11月)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该蜂雄成虫比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P<0.01),而在9-11月期间,则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下降;另外,由于2019年的夏秋温度比其它年份更高,导致2019年的雄成虫比率显著高于2017年和2018年.桉树品种也影响着该蜂性比,窿缘桉E.exserta上的该蜂雄成虫比率显著地高于DH201-2(E.grandis×E.tereticornis)和大叶桉E.robusta上的雄成虫比率(P<0.01).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与其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关系,雄成虫比率与其成虫数量呈弱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雪雁 《生态学报》2012,32(21):6776-6787
准确的环境感知是合理环境行为的前提,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研究了甘南高原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结果发现:(1)甘南高原农户生计方式较单一,生计多样化指数仅为1.76,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的非农化水平依次提高,但非农活动均以外出打工为主;(2)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的生态关注度、生态保护认知度以及生态变化感知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的生态关注度、生态恶化感知度依次降低,但生态保护认知度依次增强; 3) 非农户、兼业户的环保活动参与度强于纯农户。  相似文献   
19.
家畜放牧系统中草食动物食性及其生态位特征的认识对草地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粪便和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了甘南草原4种主要草食动物牦牛(Bos mutus)、藏羊(Ovis arie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秋季的食性及食物生态位重叠程度。结果表明,4种动物的食物资源谱存有较大差异,禾草科的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和莎草科的扁穗草(Brylkinia compressus)是藏羊和牦牛食物结构的主体,而喜马拉雅旱獭的食谱中绝大部分是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克氏针茅(Stipa captillata),高原鼢鼠采食具有发达根茎的美丽风毛菊(Sausserua superba)、鹅绒委陵菜、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牦牛和藏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显著高于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鼢鼠。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以藏羊和牦牛最高,其次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鼢鼠,重叠度最低的是藏羊和高原鼢鼠。甘南草原4种主要草食动物的食性及其生态位特征的分析可为优化当地草地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柑橘黄龙病赣南脐橙内生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赣南脐橙黄龙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内生菌,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出的内生菌,为筛选出对柑橘黄龙病原菌有影响的伴生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对脐橙中黄龙病菌进行验证,并基于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病与健康赣南脐橙叶片内生菌以及不同培养基富集培养后的内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所采集样品中有5株患病株,5株健康株。5株病株中共同含有的细菌属有13个,其中7个在5株健株中也共同存在。Defluviicoccus属和Granulicella属在病健株植物中都是优势菌属,且在健株中的平均含量高于病株。病株与健株的样品相似度存在明显界线。富集培养后不同样本和不同培养基中菌属分布不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泛菌属(Pantoea)得到了大量富集,不动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等9个菌属富集量较少。另外,培养和未培养各样本间未分类菌(Unclassified)含量差异也较大。【结论】赣南脐橙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内生菌有着明显差异,黄龙病菌的存在改变了脐橙叶片原有内生细菌的菌群结构。从活体植物组织内直接检测才能得到真正的植物内生菌群落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菌群的差异,有望找到与柑橘黄龙病菌生长相关的伴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