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李仕泽  石磊  吕敬才  魏刚  徐宁  陈靖  姜森  王斌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0-1117
2015年5月至7月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6号臭蛙标本,经鉴定为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属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本文给出了这6号标本的22项外形特征量度,并描述了其生境特征。基于12S r RNA和16S r RNA基因片段构建的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表明,这些标本与宜章臭蛙模式产地标本聚在一起,且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小于臭蛙属物种之间的距离。宜章臭蛙在贵州的新记录将促进该物种的分类与谱系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an XL  Xia J  Xia HB  Ni 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287-294
利用1996—200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500个样地的资料,依据主要森林类型蓄积量-生物量的转换函数估算贵州省各种林地的生物量,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地貌上森林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贵州省林地和非林地乔灌木的总生物量为3.51×108 t,其中非喀斯特林木占82%,喀斯特林木占18%.不同林地类型的生物量存在差异,林分生物量最高,占总林地生物量的71.4%.喀斯特林地总生物量明显低于非喀斯特林地.不同优势种(组)中,杉木林总生物量最高,达5.38×107 t,硬阔类为4.99×107 t,马尾松、云南松及栎类在2.87×107~3.54×107 t,柏木和软阔叶类分别为1.52×107 t和1.43×107 t,其他优势种(组)均低于1.0×107 t.行政区划上,黔东南州的林地总生物量(9.83×107 t)和林分生物量(5.88×107 t)为遵义、铜仁和黔南地区的2~3倍,且远高于黔西南、毕节、贵阳、安顺和六盘水地区(总生物量为0.53×107~1.85×107 t,林分生物量为0.16×107~0.86×107t).高生物量(>400 t·hm-2)和中高生物量密度(100...  相似文献   
13.
杜鹃属植物的分类历来都十分重视叶片表皮特征的分类学价值,无论是在各亚属之间还是在种及种下等级的划分中都很强调此类特征的作用。贵州省位于世界现代杜鹃分布中心边缘及向东部散布的过渡地带,省内自然分布的杜鹃种类资源丰富而又独具特色,包括很多尚未深入研究的特有类群。为进一步研究贵州杜鹃属植物的属下系统分类关系,该文对自然分布于贵州的30种杜鹃进行了叶背显微形态特征研究,其中有28种的叶背表皮特征为首次报道。研究材料全部来自采于贵州西北部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属植物,包括杜鹃亚属4种、糙叶杜鹃亚属1种、常绿杜鹃亚属22种、马银花亚属1种及映山红亚属2种,共计30种。研究方法为取成熟叶片处理后在JSM-6490型扫描电镜下对叶背表皮进行观测。叶背鳞片类型的划分方法参照前人工作。结果表明:这30种杜鹃叶片叶背表皮形态特征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如有鳞类杜鹃具有鳞片而其他类群则无,叶表面有或无表皮毛,表皮毛排列稀疏或密生,气孔器未见或偶见,散生于乳突状或非乳突状突起之间,或角质层增厚气孔器下陷,内、外拱盖表面粗糙或光滑,气孔器周围有或无间断的条形突起,突起呈环状或羽状等,但在同一亚属或亚组中又呈现出或多或少的一致性。研究讨论表明,叶背表皮显微形态特征在杜鹃属植物的属下系统分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下盾螨亚科的革螨多为营自由牛活的捕食者,其中有一部分种类与昆虫密切相关,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些螨类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文首次整理出中国与昆虫相关的下盾螨业科的革螨2属31种,其中下盾螨属Hypoaspis 28种,占90.32%;鞘厉螨属Coleolaelaps 3种,占9.68%.在昆虫的体表发现15种,占48.39%;在昆虫的巢穴和洞道中发现16种,占51.61%.  相似文献   
15.
红菇属乳菇状亚组Russula subsect. Lactarioideae是一个形态特征较明显的类群,亚属内部分种类被认为是复合种。在对我国红菇属乳菇状亚组进行的分类学研究中,发现了3个新种:丝黄红菇Russula byssina、奶油色红菇R. cremicolor和白果红菇R. leucocarpa,均产自我国贵州省,生于针叶林下。基于形态详细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对新种和近缘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供了新种与乳菇状亚组和淡孢亚组R. subsect. Pallidosporinae中近缘种的物种检索表。分子系统学结果显示奶油色红菇与Delica-Brevipes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白果红菇和丝黄红菇隶属于两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与邻近省藓类植物区系数量统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系中的物种丰富度是衡量该区域中植物群落的环境条件、群落结构以及群落发育程度等的重要指标,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通过对安徽省与其相邻的六个省的藓类植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藓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位居第三,是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七省中安徽藓类植物属的系数最低,说明安徽藓类植物区系的丰富度和生境条件的复杂程度是较高的;比较七省的藓类植物丰富度指数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可认为纬度、降水量、温度以及丘陵山地占该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等地理条件综合作用影响藓类植物分布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中国贵州杜鹃属一新种——百纳杜鹃(Rhododendron bainaense Xiang Chen&Cheng H.Yang)。百纳杜鹃与红棕杜鹃(R.rubiginosum Franch.)相似,但本种的叶为长圆形至卵形,叶背鳞片大小近似、琥珀色、凹陷,花冠较小、白色带浅粉色且不具斑点,花丝基部近无毛或仅部分被微柔毛,花药淡褐色。目前该新种的资源量十分稀少,野外调查仅发现1个种群含3株,应该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8.
运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21只野生成年灰胸竹鸡的血液生化参数,结果表明:雌性在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高于雄性(P>0.05),雌性白蛋白/球蛋白却较雄性低;同样,雌性个体的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分别较雄性高8.33%、23.08%和15.38%(P>0.05).提示雌性个体的代谢较雄性个体要强,可为深入探讨竹鸡的机体代谢规律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准确迅速鉴别蒲氏钩蝠蛾性别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对其蛹和成虫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黑色纵裂,裂缝较长,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圆钳状,透过毛丛可见雄性外生殖器的部分结构。这对于了解蒲氏钩蝠蛾的野外性比,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鲁丹阶中部–埃隆阶中部香树园组的沉积环境背景有差异性。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区,即黔东北铜仁地区分别出现近岸浅海的白沙型礁滩相和远岸偏深水的印江型灰岩-碎屑岩相。印江型沉积区的缠溪剖面香树园组露头实测厚度约27 m,中-薄层灰岩中常含石英细砂颗粒,选择12个岩石薄片作微相鉴定和图示。灰岩中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偏低,均为常见的正常浅海壳相化石类型,破碎程度偏高的细颗粒生屑与钙质砂屑共同形成浅海滩相单元。缠溪很接近白沙型分布区,白沙型-印江型的生物-岩相转换是在浪基面附近的缓坡带发生的,白沙型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短期生长且限于石阡-思南的近岸海域,未能向北面的缠溪外海区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