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6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并利用172个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对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9个旗叶长QTLs位于1A、4A、3B、5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0%~16.44%的表型变异;10个旗叶宽QTLs位于1A、3A、5A、7A、3B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63%~14.24%的表型变异;12个旗叶面积QTLs位于1A、4A、3B、2D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25%~22.67%的表型变异。(2)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QTLs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3)同一性状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和在不同年份,相同地点下检测到的QTLs有的相同,但有的差异明显。(4)有些控制不同性状的QTLs在染色体的同一标记区间,表现一因多效。研究表明:位于1A和5D染色体上的2个加性QTLs都同时控制旗叶长、宽和面积,且前者为主效基因,后者遗传贡献率也较大,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聚合育种。  相似文献   
992.
993.
In recent years, knowledge about immune-related disorders ha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isorders. Recent innovations in protein-related microarray technology have enabled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numerous samples and up to 20,000 targets.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ion channels, receptors and other synaptic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causative roles in different disord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Knowledge about immunological disorders is likely to expand further as more antibody targets are discovered. Therefore, protein microarrays may become an established tool for routine diagnostic procedur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骆驼蓬脂转移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 from Peganum harmala,PhL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PhLTP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上,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PhLTP;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外转染B16细胞,MTT检测其对B16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16荷瘤小鼠模型,设重组质粒(pcDNA3.1-PhLTP)、空载(pcDNA3.1)、生理盐水和阳性药物(CTX)组,分别处理小鼠后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鼠脾、肝等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瘤体中PhL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pcDNA3.1-PhLTP转染B16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注射pcDNA3.1-PhLTP组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小于空载和生理盐水组(P0.05)。显微镜下可见重组质粒组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点、片状坏死,而肝、肺等无明显病理损伤。重组质粒组肿瘤组织中有PhLTP蛋白的表达,且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指数都低于空载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PhLTP,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其能有效地抑制B16细胞的生长,预示了该重组质粒在治疗黑色素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Full-length nucleoproteins from Ebola and Marburg viruses were expressed as His-tagged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nucleoprotein-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specific to Ebola and Marburg viruses. The ELISAs were evaluated by testing antisera collected from rabbit immunized with Ebola and Marburg virus nucleoproteins. Although little cross-reactivity of antibodies was observed in antiEbola virus nucleoprotein rabbit antisera, the highest reactions to immunoglobulin G(Ig G) were uniformly detected against the nucleoprotein antigens of homologous viruses. We further evaluated the ELISA's ability to detect antibodies to Ebola and Marburg viruses using human sera samples collected from individuals passing through the Guangdong port of entry. With a threshold set at the mean plus thre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average optical densities of sera tested, the ELISA systems using these two recombinant nucleoproteins have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ELISA for diagnostics as well as ecological and serosurvey studies of Ebola and Marburg 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 MV)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工作。方法收集2010年和2011年甘肃省AEFI监测系统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MV强化免疫活动共报告AEFI病例346例,报告发生率为14.17/10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2.82/10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19/100万,异常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接种MV后,发生AEFI的时间多在1 d之内,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41%,并呈现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两次MV强化免疫活动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接种MV后的1 d之内需要重点监测,加强主动监测,提高AEFI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8.
对抗埃博拉病毒新药的近期研究成果以及业界提出或可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已上市药物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活性分析。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pET-28a,宿主菌BL21 DE3)优化天然猪源胰蛋白酶原基因,经乳糖诱导表达重组胰蛋白酶原蛋白,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以SDS-PAGE 电泳鉴定目标蛋白,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重组蛋白的酶活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基因工程菌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显示目的蛋白条带位置与标准猪源胰蛋白酶条带位置一致,且酶活力可达513.09 U?mg-1。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猪源胰蛋白酶原,且酶活力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 (PhRMA) 发布的报告和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与相关新药数据库的数据,对2014 年进入II ~Ⅲ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4 个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将其中进入III 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9 个药物分为化学合成的、生物学原创的和仿制生物学的缓解病情类抗风湿药物以及治疗性疫苗等类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