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排水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连续模拟2009—2011年降雨径流,分析区域235场降雨及地表径流特征.结果表明: 该区域发生频率较高的降雨具有雨量小、强度低的特点,雨量为0~10 mm、平均降雨强度为0~5 mm·h-1、降雨峰值为0~10 mm·h-1的降雨发生频率最大,分别占所有研究降雨场次的66.4%、88.8%和79.6%,这对于该区域应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削减小雨量或低强度降雨下的径流和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径流量总体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区域降雨产流临界值不仅与降雨量有关,还与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有关,2 mm以下的降雨基本不产流;2~4 mm的降雨如降雨强度在1.6 mm·h-1以下,产流量不到1 mm,当降雨量在4 mm以上、平均降雨强度大于1.6 mm·h-1时,区域基本产流.基于SWMM径流模拟结果,建立适合该区域的径流量与降雨因子的回归方程,其调整R2均大于0.97,能较好反映该区域径流量与降雨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更好地规划低影响开发措施和削减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提供计算基础,并为类似区域的径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基于微波遥感技术探测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使用微波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估算区域尺度上的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TDR-300土壤含水率速测仪测得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内120块样地的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作为因变量,利用C波段全极化SAR数据的极化分解参数作为自变量,构造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估测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通过模型反演获得区域尺度上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的精度为86.0%,均方差根误差(RMSE)为3.0%;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为89.4%,RMSE为2.7%.说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估测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全极化SAR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最终得到研究区域的森林地表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93.
白骨壤幼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骨壤1年生幼苗的株高、基径、根长、呼吸根高、叶面积以及根、茎、枝、叶、胎生苗和全株生物量等计量指标,呈现算术平均值>中值>众值组段中点的规律,符合正偏态分布节数、叶数、呼吸根数、胎生苗数等计数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和中值相等,二者大于或等于众值组段中点.研究发现白骨壤1年生幼苗能生长指状呼吸根以及开花、结果和发育胎生苗,而且胎生苗成熟后直接萌发形成新的幼苗.根据实测的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拟合了白骨壤1年生幼苗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94.
葡萄糖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了传统斐林定糖,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葡萄糖氧化酶电极自动分析仪法测定葡萄糖。比较测定了的结果显示,三法的平均标准误差(SD),变异系数(CV)均十分接近。通过对此三种方法的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斐林法-酶终点比色法的回归方程为y=0.9843x+6.3239,相关系数R^2=0.9989,斐林法-自动分析仪法的回归方程为y=1.0088x+2.0483,相关系数R^2=0.9991,  相似文献   
95.
对传统顺序排列的品种比较试验,改相邻对照比较法为回归拟合法,本研究表明:其可使试验精确度提高58.00%-74.92%,对照区的数量也可显著节省,但对包括斑块状土壤肥力变异在内的各种误差的控制对提高拟合方程的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本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目标性状时,其应用效果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96.
本文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从家畜群体中同一家系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相关性出发,建立了扰动项相关的回归模型,运用回归理论讨论一类相关样本的统计推断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7.
为了解甜高梁(Sorghum bicolor(L.) Moench)各品种在我国的适应性,在淡同地区进行了‘意达利’、‘雷伊’、‘凯勒’、‘M-81E’的品种比较试验,对各种的生育期、株高、茎杆直径、茎杆重量、茎杆汁锤度、籽粒产量与纬度的关系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纬度变化,实际上是日照长度的变化,对甜着重同纬度度有于其营养生长。各品种对纬度变化从大到小国:‘意达利’〉M-81E‘〈’  相似文献   
98.
CO2激光对西瓜种子最佳辐射剂量的筛选及其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密度为898m w /cm 2 的CO2 激光对西瓜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辐射处理,筛选出了最佳刺激剂量,并应用多项式回归进行数学模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形态测量学用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描述、研究对象形态特征。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形态测量学的分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标识研究对象的形态,并运用多变量运算进行量化分析和判别。形态测量学方法在生物学与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物的个体发育、系统演化、类群判别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形态测量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分析方法与步骤,即线性距离、界标点、轮廓线等数据类型的获取,普鲁克迭加、傅里叶转换、特征形状分析与增强特征形状分析等数据转换方法,以及主变量分析、典型变量分析等常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的原理与分析过程。选择以类有孔虫个体发育与类群鉴定中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应用为例,解释最常用的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主成分分析与典型变量分析的应用与结果剖析。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两阶段枯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和1974年分别在黑龙江省江山娇林场及孟家岗林场设置10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8块抚育间伐样地、2块对照样地),采用连年复测数据,分析抚育间伐对人工长白落叶松样地枯死与单木枯死的影响.基于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了样地枯死及样地内单木枯死概率的两阶段模型(Ⅰ:抚育间伐后样地水平枯死概率模型;Ⅱ:枯死样地中单木水平枯死概率模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根据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相交点确定枯死概率最优临界点.结果表明: 样地数据按照抚育间伐次数分为4组分别建模(模型1~模型4).在模型1中,地位指数、林分年龄的自然对数、抚育间伐年龄及强度为显著自变量;模型2~模型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模,主成分包含林分年龄、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及抚育间伐因子,说明抚育间伐因子对样地枯死概率有显著影响.抚育间伐对枯死样地中单木枯死概率无显著影响,单木枯死概率模型中显著性自变量为林分初植密度、年龄、林木胸径的倒数及林分中大于对象木的所有林木断面积之和.样地枯死概率模型及单木枯死概率模型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均不显著,模型AUC均在0.91以上,估计正确率均超过80%,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