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影响四季桂插穗生根若干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扦插基质、插穗枝梢成熟度和插穗留叶量对四季桂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梢成熟度和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有显著影响,留1片叶和留2片叶对插穗生根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四季桂扦插宜选用半木质化成熟枝梢,并采用2/3泥炭土+1/3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留1~2片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2.
以苹果杂交组合(‘华脆’ב金冠’)F1代杂种实生苗群体易感病株系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观察方法,对苹果链格孢菌与寄主叶片互作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分析苹果链格孢菌侵染寄主的动态过程和变化规律,以揭示苹果病害发生机制。结果表明,苹果链格孢菌侵染寄主叶片时,多数在表皮分枝扩展,很少通过气孔器或其他方式入侵细胞内部。互作后期,寄主叶细胞内叶绿体和质膜变化显著,多数细胞器降解,表明病原菌已分泌AM毒素作用于寄主。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因素对连翘酯苷A得率和连翘苷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 8.0.5 b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实际条件,得到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3%、提取温度74℃、浸提时间为53 min、液料比30 mL/g.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下连翘酯苷A得率为7.53%,连翘苷得率为3.03%,验证值分别为7.56%,3.09%,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2.0%.  相似文献   
154.
麻栎叶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麻栎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麻栎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以6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物固液比1∶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微波功率640W、微波时间2 min,提取时间60 min,黄酮提取率为6.06 mg/g,回收率为96.5%.麻栎叶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DPPH·、·OH以及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7.7%、97.6%和94.4%.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工艺合理,黄酮提取率高,麻栎叶黄酮提取液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5.
采用管碟法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以抑菌圈大小及对DPPH的半清除率浓度(IC50)为指标,评价林檎叶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组分(包括乙酸乙醑、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沉淀物和剩余组分)的抑菌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林檎叶乙酸乙酯组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毛霉、红酵母及啤酒酵母均有抑制作用;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且清除率和质量浓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的关系,IC50值为0.33 mg/mL.有望成为新型的天然防腐保鲜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6.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模型,观察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家兔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血管环在一定剂量内呈现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该部位大量成分———槲皮苷和芦丁有关。从该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苷(1),芦丁(2),紫丁香苷(3),丁香脂素-4,4’-双-O-β-D-葡萄糖苷(4),芥子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5),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和6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7.
为探索ABA对叶子花正常叶和变态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ABA溶液处理叶子花正常叶和变态叶,6h后,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变态叶和正常叶的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变态叶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ABA浓度为100 μmol/L时最大.正常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正常叶和变态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ABA浓度为50 μmol/L时最大.这表明50~100 μmol/L浓度的ABA能提高叶子花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杨梅叶中杨梅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8 nm,柱温30℃。结果:杨梅苷在0.088-0.880 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A=36113C-401.56,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9%(n=9)。测得杨梅叶中杨梅苷含量为1.43%。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对于杨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9.
160.
顽拗植物澳洲坚果成熟叶片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富含多糖、多酚等杂质的特点,建立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提取高质量 DNA 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提取澳洲坚果样品的总DNA,并对产物进行紫外、电泳及PCR扩增检测.结果:改良CrAB法的平均产率为13.6μg/g,略低于改良SDS法18.5μg/g,但改良CTAB法可有效去除多糖等杂质,获得的基因组DNA质量高.OD260/OD280均在1.7~1.9之间.进行ISSR扩增可获得清晰、多态性好的条带.结论:改良CrAB法较之改良SDS法更适合于从澳洲坚果成熟叶片中提取高质量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