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测定了鱼精蛋白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 ;通过鱼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复合 ,或与冷冻并用等方法 ,提高了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functions of pla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on bacteriostasis and air decontamination, we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VOCs in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P. bungeana Zucc., Sabina chinensis Antoine, Picea koraiensis Nakai, and Cedrus deodara G. Don under near-natural conditions using the thermal-desorption cold tra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the VOCs on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natural sedimen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VOCs were as follows: limonene, β-pinene, α-pinene,and α-caryophyllene in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 bungeana; limonene, borneol acetate, β-pinene, myrcene,and tricylene in S. chinensis; limonene, α-pinene, myrcene, camphene, and β-pinene in Picea koraiensis;and limonene, 2, (10)-pinene, α-pinene, and myrcene in C. deodara. These VOC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liar extract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acteria and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 fungi. Experimental data using monomers of the VOCs demonstrated that limonene, β-pinene, and three aldehyde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bacterial growth, suggesting an inhibitory effect of VOCs on the growth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in the five conifer species. The bacteriostasis and air-decontaminating effects of plant VOCs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23.
目的: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表达融合抗菌肽,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本实验从实验室先前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RHKJT中克隆出已构建好的融合抗菌肽RHKJT基因片段,将RHKJT基因片段插入至pGAPZaA真核表达质粒中,通过PCR和测序验证,构建pGAPZα-RHKJT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线性化的pGAPZα-RHKJT电转化至毕赤酵母SMD1168中获得重组酵母SMDp G-RHKJT,并通过PCR和RT-PCR验证,对重组毕赤酵母SMDpG-RHKJT进行发酵,并收集发酵上清液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成功获得重组酵母SMDpG-RHKJT菌株,重组酵母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标准菌、大肠杆菌耐药菌、沙门氏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结论:重组酵母表达的融合抗菌肽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高的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桑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叶水煎剂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以及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提取液对霉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有效,其中对微球菌的抑制最强,其次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较弱.抑菌效果随着桑叶水煎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酸性条件下,桑叶水煎剂的抑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效果均不如0.05%苯甲酸钠.  相似文献   
25.
卓志航  杨伟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273-3279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调控机制,本文通过自然寄生和毒液注射等方法研究了寄生过程中蜂毒液的作用.结果表明: 对人工注射的蛹,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当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单独注射土壤菌液,导致蛹大量死亡并出现大范围的黑化现象,而注射毒液和土壤菌液混合物,蛹的黑化作用发生延缓,且死亡率显著下降.对毒液的抑菌测试表明,毒液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大肠杆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毒液麻痹活性显著降低,对大肠杆菌抑菌性显著升高,对金黄葡萄球菌抑菌性显著降低.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对寄主黄粉虫蛹具有麻痹、抑菌、抑制蜕皮和延缓黑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具有优良抑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物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益性乳酸菌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是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近年来,为了解决禁用抗生素而导致动物发病率不断增高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乳酸菌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益生特性并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成为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并对其所产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溴甲酚紫平板法筛选并结合抑菌能力检测,得到2株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产酸菌株,分别命名为H-3和H-4。经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后,对2株菌分别进行生长曲线和产酸量检测;通过排除酸处理、蛋白酶处理和热处理的方法分析2株菌所产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结果】H-3和H-4菌株经初步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2株菌均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均表现出明显的抑...  相似文献   
27.
迷迭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食用乙醇提取迷迭香中防腐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15 h。迷迭香醇提取物对实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6.25 g.L-1,对大肠杆菌和汉逊氏酵母菌为12.5 g.L-1,对青霉和黑曲霉为25 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pH范围均为4~7,对汉逊氏酵母菌、青霉和黑曲霉为4~6。  相似文献   
28.
为筛选出能用于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益生性乳酸菌菌株并以其为原材料制作微生态制剂,采集产后30~50 d健康奶牛的子宫颈口处分泌物,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厌氧培养方式进行乳酸菌初步筛选。纯化得到的单株菌株进行染色和镜检,将典型的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提取其DNA,扩增16S rDNA全序列并测序,将所得序列与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明确各分离菌株种属归属。将鉴定得到的单株乳酸菌过滤以及离心获取上清,得到的上清进行抑菌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以得到的良好抑菌能力的菌株为原材料进行混合抑菌,进行微生态制剂最优比例的探究,并研究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结果显示,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分析和单株抑菌实验得到6株较好的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其中鼠李糖乳杆菌、魏斯式细菌和粪肠球菌的混合上清抑菌效果最好,具有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研究得到了可用于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益生菌株,可进一步用于临床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29.
为寻找更加有效的抑菌杀菌药物,本研究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和倍比稀释法评价川白芷不同溶剂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活性;特别是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表型的影响研究考察该药物对病菌群体感应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川白芷提取液对四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且随提取物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进一步分离发现,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四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毒力表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川白芷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能力。试验表明川白芷的活性成分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其具有抑制多种细菌能力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表明白芷这一传统中草药在现代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0.
猪苓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猪苓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性质,以期将为猪苓的药用机理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小麦赤霉为靶标菌,研究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活性物质,检测萃取液抑菌效果;并探索了不同温度和pH下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利用捷克八溶剂系统和紫外扫描对物质类型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猪苓发酵液对细菌有抑菌活性;活性物质对酸碱敏感且热不稳定,可被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丁醇等有机溶剂萃取,随萃取极性增大萃取能力增强;紫外扫描其萃取浓缩液,表明在λ210nm处有一典型吸收峰,与酯肽类抗菌素的紫外图谱相似;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抑菌物质为非水溶性Ⅱ型抗生素。猪芩发酵液中存在抗生素类物质,但稳定性差。在猪苓的以多糖为主要药用成分的应用过程中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