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斑腿蝗科部分亚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  黄原 《昆虫学报》2006,49(6):982-990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斑腿蝗科10个亚科16属22种的COⅡ基因585 bp的片段, 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数据集的系统发育信号;最后,以癞蝗科的肃南 短鼻蝗作为外群,采用NJ法、MP法、ML法以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系统树,以解决这些物种所代表的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种斑腿蝗科昆虫的COⅡ基因序列碱基组成表现强烈的A+T含量偏向性。对COⅡ基因585 bp序列片段构成的全数据组和根据密码子不同位点划分的密码子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点数据组的系统发育信号分析显示,所有数据组都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4种方法得到的合一树中发现: (1)星翅蝗亚科、刺胸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2)卵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亲缘关系较近,建议卵翅蝗亚科似乎应归入稻蝗亚科中,板胸蝗亚科与这两个亚科的关系较近;(3)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似乎应合并为一个亚科;(4)切翅蝗亚科的4个属未聚在一起,表明这些属的区别较大,不是一个单系群;(5)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关系较近,且与本研究中其他几个亚科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表明COⅡ基因在解决斑腿蝗科的亚科以下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时是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2.
利用通用引物,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得的序列长度为810 bp,并与已在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蚜虫COⅡ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其同源性,同时将该序列在GenBank进行了登记 (登录号为DQ265743)。根据此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了1对大豆蚜特异引物,其扩增片段约为270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引物只对大豆蚜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相关蚜虫种类不具有扩增效果;并用此引物对大豆蚜捕食性天敌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取食过大豆蚜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幼虫以及小花蝽Orius similes 成虫和幼虫等捕食性昆虫的中肠中均能检测到大豆蚜的DNA片段; 而在未取食蚜虫的上述天敌中却未能扩增出来。  相似文献   
63.
光系统II核心复合物的化学修饰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李淑芹 陈耀东 唐崇钦 李良璧 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93)  相似文献   
64.
大豆C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ur C4 pathway enzymes of “Heinong 41" leaves of soybeans (Glycine max (L) Merr.) were assayed in five developmental stages. P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v/Fo, qP, qN and ΦPSⅡ)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C4 enzymes, Pn,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the ratio of PEPCase (PEP carboxylase)/RuBPCase (ribulose-1,5-biphosphate) shared the same changing trait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Heinong 41".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C4 enzymes, Pn,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 of PEPCase/RuBPCase. All these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C4 pathway expression in “Heinong 41" leav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Pn; the photochemical function of PSⅡ was adjusted to meet the specific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the operation of C4 pathwa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4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65.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a of photosystem Ⅱ (PSⅡ) membrane were measured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 Fo' remained stable after treatment at the temperatures from 30 ℃ to 40 ℃ and then reached a maximum after treatment at 55 ℃. In PSⅡ membranes and LHCⅡ (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complex)-enriched complexes, anomalous CD signals with extremely large amplitudes occurred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The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anomalous CD intensity peaking at 677 nm was 40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ggregation state of the LHCⅡ in PSⅡ is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CD signal, and can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Fo' in the heat treatment of PSⅡ membrane.  相似文献   
66.
67.
小花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花花椒(Zanthoxylum micranthum Hemsl.)系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等省。我们在进行湖北省药用植物研究时,对此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由其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三种化合物。经鉴定,晶Ⅰ为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晶Ⅱ为花椒碱Ⅱ(FagarinⅡ);晶Ⅲ为  相似文献   
68.
69.
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了豌豆卷须总RNA并纯化了mRNA,合成双链cDNA后加上人工接头,Sepharose2B柱层析去掉小片段,最后连入载体λ-ZAPⅡ并用噬菌体包装蛋白进行体外包装,经稀释测定出含有重组子的文库大小为9.2×10~5.原位杂交筛选出了肌动蛋白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70.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