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相比于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具有涡旋磁畴的磁性纳米颗粒,由于独特的磁化闭合分布、较大的粒径尺寸及外加磁场中的磁化翻转特性,使得其兼具弱的颗粒间磁相互作用和更优异的磁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更好的应用优势和潜力.本综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涡旋磁畴的研究及涡旋磁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报道,提出了一类新型的生物医用涡旋磁溶胶体系,并以涡旋磁氧化铁纳米盘和纳米环为例,介绍了涡旋磁纳米颗粒的化学合成,并着重论述了这类具有独特涡旋畴结构的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抗肿瘤治疗等生物医学应用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王丽华  王发园  景新新  李帅  刘雪琴 《生态学报》2015,35(15):5254-5261
纳米氧化锌是应用最广的人工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与陆地上80%以上的高等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共生体,并能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提高其抗逆性。然而纳米ZnO与丛枝菌根的关系尚不清楚。通过温室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水平纳米ZnO(0、500、1000、2000、3000 mg/kg)和接种AM真菌Acaulospora mellea对大豆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 mg/kg的纳米ZnO显著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表现出植物毒性,在其他水平时没有显著影响。纳米ZnO在施加水平500、1000 mg/kg时没有抑制AM真菌对大豆根系的侵染,但是高施加水平(2000 mg/kg)时对AM真菌产生毒害,几乎完全抑制大豆根系菌根侵染。接种AM真菌仅在500 mg/kg纳米ZnO时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增加大豆植株对P、K、N的吸收,降低根系Zn含量。纳米ZnO可能会持续释放锌离子,并抑制大豆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产生生物毒性,而AM真菌与大豆根系的共生可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3.
猪细小病毒(PPV)VP2蛋白N端连续9个甘氨酸富集的编码区是VP3蛋白的切割位点,常规PCR扩增容易导致该区段的缺失,为研究该缺失对PPV病毒样颗粒(VLPs)的影响,探索VP2病毒样颗粒上适合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构建了该区段缺失的VP2的真核表达载体pCI-△VP2,并以完整VP2作为对照,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Vero细胞,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SDS-PAGE、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以及正染和免疫电镜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观察;进一步将重组质粒以核酸疫苗的方式直接肌注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免疫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显示,缺失△VP2和完整VP2在Vero细胞中均能自我装配成VLPs,并具有与完整病毒粒子类似血凝性,pCI-△VP2和pCI-VP2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甘氨酸富集区的缺失不影响VP2病毒样颗粒的装配和免疫原性,△VP2同样可进行PPV VLPs疫苗和抗原转运载体的研制,为VLPs载体改造和修饰位点的探索提供了新方向,为VP2基因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EBV裂解复制周期调控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W  Luo XJ  Hu ZY  Cao Y 《病毒学报》2011,27(6):619-623
EBV与许多恶性疾病包括霍奇金病、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人类B淋巴细胞是EBV天然宿主,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分为潜伏感染和裂解感染。EBV潜伏感染时,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杀伤,仅表达少量基因产物。而在外界条件如化学、物理或宿主细胞分化的刺激下,EBV可由潜伏感染进入到裂解复制(Lytic Replication)感染周期,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播散。根据EBV裂解复制产物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裂解复制周期分为裂解复制立即早期、早期和晚期。1 EBV裂解复制不同时期产物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
大凉疣螈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凉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的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其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结构相同.皮肤表面粗糙,表皮角质化程度较高.表皮与真皮相接处毛细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常向表皮突起,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背部毛细血管密度大于腹部.皮肤中含有丰富的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疏松层浅表.真皮中有丰富的皮肤腺:粘液腺体积较小,分布遍及全身,腹侧密度较大;颗粒腺体积较粘液腺大,主要分布在耳区、体背两侧及尾背侧,形成耳后腺、背嵴、尾部颗粒腺区等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6.
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ao HK  Long 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53-2258
研究了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常规土壤及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常规及小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裸地<草丛<灌木林<乔木林,常规土壤变幅在7.18 ~43.42 g·kg-1,土面和石坑土壤有机碳变幅分别为6.62 ~46.47 g· kg-1和9.01 ~52.07 g·kg-1;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MOC)值均为:裸地<草丛<乔木林<灌木林,同一植被类型下,与常规及土面相比,石坑中土壤POC/MOC值最高;植被在由裸地-草丛-灌木林-乔木林的变化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土壤有机碳主要以砂粒及粉砂粒有机碳形式存在,说明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固碳能力及有机碳稳定性较弱,土壤易受外界干扰而引发有机碳流失,土壤质量存在下降或退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
昆虫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以及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也是当今基因工程领域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们对部分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已有较深入认知的情况下,研究其病毒表达系统及生物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利用其优越的性能,开拓新的实用价值.类病毒颗粒(Virus...  相似文献   
98.
协优57是一个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的杂交中籼组合,但由于其父母本直链淀粉含量(AC)高,导致杂交稻米的AC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协优57的亲本057[恢复系,记作057(GG)]和协青早A[不育系,记作协A(GG)]的W x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不同组合的AC、食味品质和颗粒性淀粉结合酶(GBSS)活性。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A(GG)×057(TT)、协A(TT)×057(GG)杂交稻米的AC由原组合协A(GG)×057(GG)的28%分别降到19.9%和19.3%,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A(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AC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3.1%),而且AC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明显改善。GBSS活性分析表明:三种W x基因型的GBSS活性总体表现为GG〉GT〉TT。  相似文献   
99.
孙飞  王雪 《生命科学》2011,(11):1130-1139
介绍了蛋白质电子晶体学和单颗粒分析技术这两种低温电子显微技术在膜蛋白和膜蛋白复合体结构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近10~20年来的实际应用,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和瓶颈。此外,还介绍了Amphipol替代、Streptavidin二维晶体锚定脂质体和纳米球包被脂质体等近两年来出现的新的用于低温电镜成像的膜蛋白样品制备方法。最后对膜蛋白的低温电子显微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生物磁学》2011,(18):I0002-I0002
近日来自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病毒样颗粒示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mall上。并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