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0 毫秒
71.
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树政 《生命的化学》1999,19(3):103-107
1.糖类研究的历史回顾糖类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尤其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1.1糖类和血型众所周知,血型在输血、组织和器官的移植以及法医鉴定中是必须注意的。人类的主要血型是AB...  相似文献   
72.
不同叶龄黄瓜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组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老、嫩黄瓜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之间的差异,发现嫩黄瓜叶片中缺少1条属光系统I的CPIb带。从低温荧光发射光谱观察到,嫩黄瓜的光系统I相对高于光系统Ⅱ,而老黄瓜则相反。指出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光系统I,以后是光系统Ⅱ。我们还注意到,叶片中的F685/F735比值与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中的单体/寡聚体比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强光照射对菠菜叶绿体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及一些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强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首先,属光系统Ⅱ核心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CPa带明显减少了,进而属LHCII的寡聚体和二聚体的带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后,包括光系统I在内的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带大部分被分解了。结果还表明,当光逆境还未使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发生明显变化时,代表光系统Ⅱ活性的Fv/Fo值及DCIP光还原活性就已显著地降低了。  相似文献   
74.
<正> 853717 由蔗糖挤压渣分离植物甾醇及植物甾醇向17甾酮类的微生物转化[英]/Goswa-mi,P.C.…∥Curr.Sci.-1984,53(17).-917~919[译自 DBA,1985,4(1),85-00144]用苯提取干燥的蔗糖压渣可产生一种粗  相似文献   
75.
褐藻光合作用色素_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褐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褐藻的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及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进展。并就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褐藻的特点、褐藻与其它不铪 生物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同源性以及褐藻PSI复合物77K荧光发射的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花粉特异F-box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能参与的SCF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泛素蛋白体目标性降解蛋白途径是许多细胞学过程的重要调节体系,底物蛋白泛素化涉及3个酶激反应,其中,作为E3连接酶的SCF复合体对底物的识别是通过亚体F-box蛋白C末端的特异性结构实现的.利用染色体步移等方法,最近在一些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植物S-RNase基因近旁相继发现了一类花粉特异性表达的F-box基因,从而预示泛素介导的SCF蛋白降解途径可能参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  相似文献   
77.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系统中重要的生态过程.微生物或生物分子与矿物间的吸附(粘附)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吸附(粘附)是一个由分子间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氢键和空间位阻效应等多种作用力或作用因素共同决定、影响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微生物和矿物的表面性质如表面电荷、疏水性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如pH、电解质浓度、温度等,都影响着矿物-微生物吸附(粘附)过程.微生物细胞或酶可吸附于矿物表面,其结果是细胞代谢或酶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诸多相关的生态、环境过程.结合4种典型的初始吸附理论:表面自由能热力学理论、DLVO理论、吸附等温线理论和表面复合物理论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理、作用力和现代研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就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特点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GRP94、HSP27与病毒蛋白的相互关系,选出生2—3d的昆明乳鼠实验性感染汉滩病毒,取8d后发病乳鼠脑组织部分制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组织中病毒抗原及GRP94、HSP27的表达,部分制匀浆液,用ELISA、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病毒抗原和GRP94、HSP27的关系。结果示汉滩病毒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高表达GRP94且与细胞内病毒抗原有共定位关系,但未见HSP27诱导高表达;免疫共沉淀显示汉滩病毒核心抗原(HINV—NP)与GRP94、HSP27呈非共价复合物形式存在。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SPs在病毒感染复制中的作用以及抗病毒感染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79.
exocyst复合物在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是分子机理尚未研究透彻.通过TMP/UV的基因敲除方法,得到了exocyst复合物中一种组分sec-10的缺陷型线虫.药学结果显示这种线虫神经信号传递存在缺陷,可是电生理的方法证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已报道离子型受体和野生型相比并未发生改变.因此猜测,sec-10并未直接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型受体,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80.
线粒体作为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是细胞发生有氧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它的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进行能量转换,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其中,氧化过程由线粒体内膜上的4个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简称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来完成。近20年来,解析这4个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