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5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443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白萝卜提取物诱生干扰素的有效成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CF-11纤维素柱层析,从白萝卜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一种双链RNA,简称E.R.s.r-dsRNA(全称见正文)。实验证明,E.R.s.r-dsRNA在家兔体内可诱生高水平的干扰素;纳克(ng)水平即可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抑制病毒感染。E.R.s.r-dsRNA分子量略小于1.34×10~6道尔顿,它对RNase的耐受性比Poly Ⅰ:PolyC强。推测E.R.s.r-dsRNA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连续注射抗菌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家兔进行连续致敏注射和诱生注射,结果证明在家兔血清中有抑制和杀伤靶细胞(L929)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出现。实验对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动态、不同i-RNA的诱生效果,对人和鼠的某些瘤细胞毒作用等做了初步研究,对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作用主要来自TNF的活性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本文用凝胶直读法、末端鉴定法等相配合,测定了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絲腺5SrRNA的核苷酸顺序:AGACAACGUCCAUACCACGUUGAAAACACCGGUUCUCGUCCGAUCACCGAAGUCAAGCAACGUCGGGCGCGGUCAGUACUUGGAUGGGUGACCGCCUGGGAACACCGCGUGCUGUUGGCUU比较了樗蚕、蓖麻蚕、柞蚕、家蚕、果蝇等5SrRNA结构差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昆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24.
山茶属茶组植物的订正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相似文献   
25.
疆堇属的归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庄璇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2):139-142
  相似文献   
26.
27.
山西永济白草坪组具刺疑源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着重报道了山西永济白草坪组(一般认为系中元古界上部相当于蓟县系的层位),以具刺疑源类为主的微化石群,计有4类6属15种,其中包括1新属,4新种,1新组合,1亲近种,2未定种,新属是具细网状纹饰的复杂具刺疑源类Shuiyousphaeridium Yan gen.nov.,4新种是Shuiyousphaeridium membraniferum Yan sp.nov.,Dictyosphaera incrassate Yan sp.nov.,Foliomorpha stipuliferaYan sp.nov.,Manicosiphoninema shuiyouense Yan sp.nov.。本微化石群以球形疑源类为主体,以具刺疑源类的大量发育为特征,并伴生有推测是绿藻和褐藻的化石,其组合面貌与蓟县上前寒武系各组皆有明显区别,具有更高的进化程度,从生物地层标志推测白草坪组所在的汝阳群应归入震旦系。白草坪组具刺疑源类可能是横裂甲藻的原始分子,它在地层对比和藻类进化方面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该文研究的轮藻化石采自尼泊尔中西部阿龙科拉地区的比奈科拉组下段。轮藻化石有Nitellopsis (Tectochara)globula(Madler)Grambast et Soulie-Marsche,Chara molassica Straub,C.gigantofusiformis(Yang),Rantzieniella binaiensis sp.nov.,Gyrogona arungensis sp.nov.和Lychnotharnnuspseudoodea(Berger)Soulie-Marsche等,此轮藻化石植物群属新第三纪,可能为中新世晚期。克里雅群轮藻的研究将增添南亚新第三纪地质生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9.
湖南中部泥盆纪地层和生物礁相当发育。湖南邵东中泥盆世棋梓桥期的泥质石灰岩中层孔虫广泛分布,本文共描述邵东廉桥马鞍山棋梓桥期层孔虫12属18种,其中Stromatopora wenshanensis为一新名,代替1982年根据一个云南标本定名为Stromatopora irregularis的种名。 马鞍山礁是—发育在海底平台上的厚度稍有变化的层状礁,马鞍山礁的沉积相变化过程,是由近岸浅海到展状礁普遍发育的开阔台地,再到封闭或半封闭的泻湖或潮坪环境。生物组合和沉积物也随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辽宁复州湾的PROFUSULINELLA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