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A monoclonal antibody, BLCA-8, was raised against the 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UCRU-BL-17CL. By flow cytometry and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 this antibody was found to possess high specificity for bladder tumours, some reactivity with fetal tissues, and no reactivity with normal bladder, or any normal or malignant tissue. This high specific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antigen to the urinary environment suggest that BLCA-8 may have potential for use as an anti-bladder-cancer therapeutic agent.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autoradiography, BLCA-8 was found to bind four components within the neutral lipid fraction of a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UCRU-BL-17/23. These components hadR F values of 0.22, 0.16/0.15 (doublet), 0.12 and 0.08, and migrated below globoside,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four sugar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nding of BLCA-8 to the lipid extract was increased by both mild alkaline hydrolysis and enzymatic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at adjacent phospholipids and glycolipids interfere with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antibody-binding site. Ful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BLCA-8 antigen is currently underway.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PreSl片段与乙肝表面抗原羧端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得到了编码乙肝病毒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PreSl(21 ̄47)的基因片段,并将它分别融合到S基因中相应于第175,188和223位氨基酸残基处。所得到的融合基因插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GJP-5后,在哺乳动物细胞CV-1中进行了暂时表达,对融合蛋白的表达、分泌和抗原性的研究表明,3种融合基因均能表达具有S和PreSl双重抗原性的融合蛋白,但融合位点对表达水平和分泌性质有  相似文献   
13.
用抗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gC和gD羊克隆抗体(McAb),包被即Eppendorf管,捕捉HSV,同时加入3个引物:一个是HSV─1/HSV─2型共同性上游引物,另两个分别是HSV─1和HSV─2型特异性下游引物。借此建立了能直接分型检测HSV的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式反应(AC─PCR)。HSV─1的扩增产物为477bp,HSV─2的为399bp两型病毒经AC─PCR扩增后产生分子量不同的DNA片段,致使AC─PCR能直接分型检测HSV。HSV─1和HSV─2扩增产物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好。用本法检测Balb/c幼鼠中枢神经系统HSV感染的脑标本,进一步证实本方法不仅敏感、特异,而且分型准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15.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患才血清中免疫合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显色主要有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3kD,50kD,52kD,65kD,72kD,80kD及100kD。采用该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血清识别,在其特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在及相应的免疫球状蛋白和补体成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大豆根瘤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直接ELISA法检测大豆根瘤菌USDA 110和RTt 50的纯培养菌体和根瘤。确定了该试验的最佳工作条件:酶标结合物HRP—Ab 110和HRP—Ab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体Ab 110和Ab 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原USDA 110和RTt 50的最适工作浓度均为6×10~7细胞/ml。该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和区别慢生型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这两种类型的大豆根瘤菌中,同种内的少数菌株存在交叉反应,通过吸收可以消除,从而使ELISA的检测达到菌株  相似文献   
17.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在体外细胞质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形态发生及其抗原定位的电镜和免疫胶体金电镜研究,发现ICHV除了在宿主细胞核内发生外,还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在细胞质内病毒核壳体的装配是以均质致密包涵体和副晶格包涵体为“基地”,这与人们熟知的细胞核内形态发生方式相似。免疫胶体金标记显示,细胞质包涵体中含有大量的ICHV抗原成分,显核壳体在细胞质内装配病毒的结构蛋白来源。此外,在感染的细胞质内还观察到与核内相同的病毒核心样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纯化的抗EBNA亚型抗体,结合显微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技术,检测在不同感染状态下,三种亚型EBNA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程度。结果表明,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Raji细胞EBNA-1表达量较大,经巴豆油和正丁酸诱导进入钝挫感染状态后EBNA-1表达减少,而EBNA-2的表达增强。B_(95-8)细胞也有相似的趋势。表明EB病毒的激活可能与不同EBNA亚型表达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surface polysaccharides of a strain of Serratia plymuthica were characterised and shown to consist of a linear, acidic galactoglucomannan as well as a major and a minor neutral galactan. Immunoblott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cross-reactions between this strain and others with similar galactans ( S. marcescens O16 and O20, Klebsiella O1, and Pasteurella haemolytica T4 and T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