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傅昊阳  袁衡新  蔡颖尔 《生物信息学》2007,5(4):155-156,170
利用APACHE服务器、PHP脚本,从生物学研究人员使用角度出发,开发了一套通过web界面来使用GCG软件包的系统。该系统的成功开发,提供给局域网内用户方便、安全、稳定的GCG的在线分析服务,大大降低了生物学研究人员使用GCG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铅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染铅组、染料木素组以及铅加染料木素组;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铅可诱导PC12细胞活力的下降以及细胞凋亡率的显著增高,染料木素可抑制铅的这些毒性效应。与此同时,铅可诱导线粒体形态的损伤性改变,线粒体融合减少,分裂增多;而加入染料木素之后,线粒体损伤程度显著下降,线粒体分裂减少,融合增多。此外,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的水平在铅暴露后显著下降,而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水平在铅暴露后显著升高,染料木素干预后均有所恢复。结论:染料木素可抑制铅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其作用可能与其对线粒体融合分裂过程的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氨磷汀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最终用于临床脑缺血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氧糖剥夺4h后复氧复糖,给予不同浓度的氨磷汀处理,20h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和LDH检测细胞活力和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高浓度氨磷汀对正常PC12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P<0.05),而低浓度则无。氨磷汀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活力(P<0.05),减少LDH释放(P<0.05),保护细胞正常形态,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氨磷汀对氧糖剥夺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将体外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经50 Hz、1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24 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吖啶橙/溴化乙锭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细胞增殖活力于磁场暴露终止后0 h明显下降(P<0.01);4 h未见著变;8 h(P<0.05)和12 h(P<0.01)显著升高。2)磁场暴露终止后0 h,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6 h的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12 h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4 h未见著变。3)磁场暴露期间,6 h细胞凋亡率未见显著改变,12、18和24 h凋亡明显增加,至暴露终止后4、8、12和24 h均显著升高,未见恢复。以上结果说明50 Hz、100μT的工频磁场急性暴露,可导致PC12细胞周期和增殖活力的改变,以及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15.
将牛脑海马粗提物经盐析、透析、CM-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2个洗脱峰,其中CM2峰含有NGF。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NGF的分子量约为55 KD和70 KD;PC12细胞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在CM2分离组分作用下,PC12细胞轴突生长效果优于2 ng/mL标准品NG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脑海马结构微量元素含量,Zn与Cu无差别,Fe与Zn、Cu有差异(P<0.01);CM2组分中Fe与Cu含量无差异,Zn远高于Fe、Cu含量(P<0.01)。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锰作用下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凋亡相关的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方法:用200,400,600,800μmol/LMnCl2的培养液,分别作用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1,2,3,4d后,用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nCl2对PC12细胞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MTT实验显示200-800μmol/L MnCl2作用4天对PC1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600μmol/L MnCl2作用4d对PC12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600μmol/L MnCl2作用4d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同样条件下细胞DNA碎片化。结论:PC12细胞在锰作用下发生增殖抑制,原因是锰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应用钙离子特异荧光指示剂Fura-2/AM,使用Miracal影像系统(Miracal Image System)检测了糖皮质激素对高钾离子升高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皮质酮抑制高钾离子诱导PC12细胞[Ca2+]i升高与其预处理细胞时间的长短有关,预处理3 min时,皮质酮开始产生抑制作用;预处理5 min时,其呈现的抑制作用最强;预处理25 min时,抑制作用基本消失.(2)皮质酮在10-8~10-5 mol/L范围内时可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高钾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Ca2+]i升高,皮质酮浓度为10-5 mol/L时,其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大;在10-9mol/L时抑制作用不明显.(3)其它甾体激素如皮质醇、地塞米松、孕酮、雌二醇、睾酮、醛固酮在浓度为10-5 mol/L时,也能抑制高钾离子引起的PC12细胞[Ca2+]i升高,但在同一浓度时作用强度有所不同.胆固醇浓度为10-5 mol/L时,对高钾离子诱导PC12细胞钙浓度升高没有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时它们的作用强度顺序大致为:孕酮=皮质醇>地塞米松>睾酮>醛固酮=雌二醇>>胆固醇.(4)在皮质酮浓度为10-5mol/L时不能抑制由细胞外无钙到有钙过程引起的PC12细胞[Ca2+]i升高.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是否通过下调JNK信号拮抗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早、晚期凋亡及死亡细胞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p-JNK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4.5、9.0、13.5、18.0 g/L)分别处理PC12细胞24、48、72、96 h后,发现浓度为13.5 g/L的高糖处理PC12细胞72 h可明显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提示:长时间高糖处理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DHM(15μmol/L)预处理能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降低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中JNK和p-JNK蛋白的表达;进一步用JNK激动剂(茴香霉素)处理能取消DHM对高糖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综上,得出结论:DHM通过下调JNK信号拮抗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后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传至三代.制备其正常、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三种状态条件液,并观察内皮细胞在这三种状态下的形态改变;将这三种条件培养液作用于PC12细胞,分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正常内皮细胞条件液组(N-CM)、氧糖剥夺内皮细胞条件液组(I-CM)、复糖复氧内皮细胞条件液组(R-CM).每组分别设6h、12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 8个时间点,MTS/PMS法检测三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液作用后的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氧糖剥夺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核固缩等明显病理改变,复糖复氧后这些改变有所恢复.N-CM组、R-CM组与相应时间点的Normal组PC12细胞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和复糖复氧内皮细胞条件液显著抑制了PC12细胞的增殖和活性.N-CM组、R-CM组与相应时间点的I-CM组PC12细胞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液抑制了PC12细胞的活性,氧糖剥夺后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务件液抑制效应消失,复糖复氧后,这种抑制效应也同时恢复.  相似文献   
120.
本文探索了自制起搏电极在心脏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分为三部分制作电极:极片部分、起搏器接口部分、焊封与绝缘。最后,将电极缝合于犬的心脏进行起搏。结论是自制起搏电极应用于动物实验进行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