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使用不育昆虫释放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防治方法,使用转基因得到不育雄蛾具有比传统辐射方法更多的优点。转基因技术通过使用基于piggyBac等转座子的质粒载体,并插入显性条件致死基因以培育遗传性别品系,同时插入荧光蛋白等标记基因来显示转基因的效果;在人工控制的发育条件,建立成熟的稳定苹果蠹蛾品系,用以最终的田间释放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 弄清P450基因在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药性中的作用, 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 同时分析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和敏感品系P450基因表达差异。经过12代抗性选育, 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 与敏感品系比较,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抗性风险评估表明,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遗传力h2为0.148。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 4.98, 2.13和2.05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 苯丁锡、 哒螨灵、 矿物油对抗性品系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10, 1.21, 0.67和0.99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上述4种药剂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 抗性品系中有16条P450基因发生了上调, 27条P450基因发生了下调, 其中CYP389A6上调倍数最高[log2ratio (RS/SS)=11.526], CYP389A2下调倍数最高[log2ratio(RS/SS) =-12.683], 由此推断, CYP389A6上调和CYP389A2下调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为了寻找重要指标, 从而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对不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品系的危害程度, 揭示昆虫数量指标所反映的直接和间接危害程度。选取一块林场试验地, 通过虫口密度等6个指标进行调查, 采用单向通径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最大正向指标为虫口密度和有虫针束率, 间接影响最大负向指标为有虫针束率。综合起来, 反映危害程度加大的重要指标依次为: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定殖虫口数量、1龄若虫存活率、2龄若虫存活率、有虫针束率。28个马尾松品系可分为4类, 其中最受危害的是390和439, 危害最小的是469和458。分析结果之间基本一致, 与实际基本相符。因此, 本文结果对选取考察指标及其抗虫品系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单向通径分析法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在实际上是可行的, 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4.
赵文  徐宪仲  周玉莹  何志辉 《生态学报》2005,25(8):2103-2108
研究了两品系蒙古裸腹溞(晋南品系和内蒙品系)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生长发育的适宜食物密度。结果表明,两品系蒙古裸腹溞生长发育的最适食物——篕∏蛟迕芏染?50×104/mL。对两品系蒙古裸腹溞而言,饥饿0.5d的蒙古裸腹溞有全补偿生长,饥饿1~2d有部分补偿生长现象,饥饿超过3d已没有补偿生长。可以认为,蒙古裸腹溞仅在短时间饥饿时有补偿生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PCR扩增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M2 蛋白的CD8+T细胞表位F/M2:81-95和RSV-G蛋白的B细胞表位片段G:125~225(简称G1),以一个Linker连接,插入质粒pET-DsbA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转染E.coli BL21(DE3)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DsbA-G1-Linker-F/M2:81-95(简称D-G1LF/M2),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是RSV特异性的,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变性的包涵体溶液,经梯度透析法复性,用该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被免疫小鼠肺部及血清中产生了高滴度的抗D-G1LF/M2及抗RSV 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同时还诱导产生了RSV特异性的CTL应答;IgG的亚型IgG1/IgG2a的比值为2.66;用RSV攻击免疫后的小鼠,病毒滴定法检测肺部RSV滴度,结果表明D-G1LF/M2对小鼠肺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snthr-1Bao稀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稀毛小鼠snthr-1Bao和对照组DBA/2小鼠的生长情况、繁殖性能、形态学和大体解剖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snthr-1Bao小鼠的生长发育较DBA/2小鼠迟缓,被毛异常,呈稀疏状.在繁殖学特性方面,snthr-1Bao小鼠与DBA/2小鼠相比雄性睾丸组织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均比DBA/2小,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断奶仔数比DBA/2小鼠少,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对大体解剖学特性的观察表明,两种品系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等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无差异,但有些脏器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存在品系间差异(P<0.05或P<0.01).血液生理指标方面两种品系小鼠相比在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细胞的数量上存在差异(P<0.01).因此,该突变不仅影响小鼠被毛的正常生长,还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7.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20、25和30℃)和藻类食物浓度(1.5×10^6、3.0×10^6、6.0×10^6和9.0×10^6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三品系间,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芜湖品系最短.当食物浓度为3.0×10^6cells·ml^-1时,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9.0×10^6cells·ml^-1时最短.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68.
为了弄清楚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 (Massee)的抗感性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接螨和离体培养等方法,考察了12个番茄品种(系)(多茸毛类YZ618和YZ619;少茸毛类YZ419, YZ507和YZ504;野生品系YZ7和YZ5 叶黄类YZ401;常规品系YZ406,YZ412,YZ413和YZ515)上番茄刺皮瘿螨的种群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在不同番茄品种(系)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差异,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上较低,少茸毛品系YZ504,YZ507和YZ419较高。不同番茄品种(系)可能是通过影响螨的存活率和产卵能力来影响在品种(系)上的种群发展。离体培养观察发现,番茄刺皮瘿螨的存活率在少茸毛品系YZ504和YZ507上最高,其次是品系YZ419,野生品系YZ7上最低。在YZ504上的产卵量最大,YZ419和YZ507次之,YZ7最小。根据实验种群参数判断,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感螨程度低,为抗性品系; 少茸毛品系YZ504,YZ419和YZ507感螨程度高,为感螨品系。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不同施用强度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高抗品系抗药性发展动态的影响,为指导田间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室内培育的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品系成虫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的毒力作为毒力基准线,按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长短设置30 d、60 d、90 d、120 d 4个处理,以在不接触药剂常规条件下饲养的高抗品系作对照,采用药膜法进行抗药性汰选和毒力测定,每30天试验1次,共计试验10次,获得致死中浓度(LC_(50))和抗性倍数(R_m),分析抗性发展动态与汰选间隔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70 d后,不同间隔时间长度汰选处理,桔小实蝇高抗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汰选间隔时间越短,抗性增长越快。30 d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从第1次的582.7 mg/L上升到1133.6 mg/L,抗性倍数从98.0倍上升到190.7倍;6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上升为828.0 mg/L,抗性倍数上升为139.3倍;9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为529.2 mg/L,抗性倍数为89.0倍;12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抗性倍数分别为511.3 mg/L、86.0倍;未进行汰选的抗性品系致死中浓度由582.7 mg/L下降到368.1 mg/L,抗性倍数也从98.0倍下降到61.9倍。建立了270 d后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与桔小实蝇成虫抗药性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11.427X~(-0.529)。由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预测当果园中连续两次使用间隔时间在99 d以上时,应可降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继续上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0.
随着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 转基因番木瓜的快速检测技术成为关键问题。优化了番木瓜总DNA的提取方法, 选用木瓜蛋白酶基因(Papain)作为内源参照基因, 建立了转基因番木瓜GM YK 和华农一号的双重PCR定性检测方法。通过对广州市超市和批发市场222 个样品的检验, 并与SN/T 2653-2010 行业标准对比, 证明该方法具有污染少、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