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Deforestation and land use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eforest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was less than 1% before 1975. Between 1975 and 1987 the rate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By 1985, world opinion and attention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ichest biome on earth led to elimination of some of the major incentives that had fueled deforestation. Favorable credit policies for cattle ranchers, rather than population growth, explains the process of deforest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The paper suggests other actions that may be taken to reduce deforestation, and examines the rapid growth rates of secondary successional species in a colonization area.  相似文献   
22.
Climate change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Schrenk spruce (P. schrenkiana) is a natural conifer species endemic to the arid inland areas of Asia.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ring parameters of P. schrenkiana and maj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tree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were explor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isture stress before an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adial growth of P. schrenkiana, especiall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ree-ring width and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from previous August to current July is as high as −0.622 (n = 51, p < 0.01). Collinearity analysis further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radial growth of P. schrenkiana is moisture.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e-ring δ13Ccorr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nshine duration (SD), addi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first order difference variables suggests that the climate factor may not be the only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tree rings in the Sayram Lake Basin. Thi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arbon sink capacity in light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3.
刘佳  肖玉  张昌顺  黄孟冬 《生态学报》2023,43(15):6099-6116
喀斯特区域水循环过程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区别,其水供给服务也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然而,目前针对喀斯特地区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研究较少考虑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导致产水量的空间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根据喀斯特地貌形态和地下水补径排泄特征提出了一种产水量分割方法,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割校正概念模型。选取喀斯特山区典型区域漓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上述方法校正了InVEST模型产水量模拟结果,从栅格、地貌分区和子流域3个尺度分析了漓江流域2000—2020年产水量校正前与校正后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漓江流域2000—2020年InVEST模型产水量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水供给服务空间分布格局为北高南低。产水深度在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几乎没有差异,但在岩溶区内部差异明显:裸露型岩溶区产水深度高于覆盖型和埋藏型,峰林平原产水深度高于峰丛洼地。子流域分区平均产水深度排序为漓江上游区>漓江中游区>恭城河区>荔浦河区>漓江下游区。(2)利用地表与地下水分割校正后,水供给服务空间分布格局为四周高于中部,西北部高于东南部。非岩溶区产水深度明显高于岩溶区,埋...  相似文献   
24.
土壤碳(C)、氮(N)、磷(P)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元素。甘南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选取该区4种典型林分: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以及岷江冷杉糙皮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及糙皮桦混交林土壤C、N含量最高,云杉林土壤N、P含量最低。不同林分间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间C、N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2)云杉林土壤C : N值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岷江冷杉及糙皮桦混交林土壤N : P及C : P高于其他林分。(3)海拔、土壤pH、容重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养分的重要因素。土壤C含量与N、P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总体来说,不同林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混交林土壤养分状况较纯林好,未来森林管理和植被建设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提高树种多样性有效改善森林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5.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26.
黑龙江宁安盆地穆棱组及其孢粉型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黑龙江宁安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中小型盆地,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新发现了一套相当于邻区穆棱组的地层,孢粉化石十分丰富,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两口石油探井生物地层的研究,建立了该舅地新的地层层序,并对穆棱组的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描述了采自山西榆社盆地上第三系竹鼠类化石的一新种。新种与Rhizomys(Brachyrhizomyr)rhanriur相似,但个体较小,臼齿相对狭长,M,保留有连接下次尖和下次脊的齿襞(mure)及短的下中脊。这两种化石竹鼠在榆社的出现,超越了现生竹鼠类分布的北界,说明该科的情况要比以前知道的更为复杂,也表明榆社地区在晚第三纪时比近代湿润。  相似文献   
28.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社会、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角度探究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模数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以0.04 t hm-2 a-1和0.14 t hm-2 a-1的速率下降,而防风固沙保有率和植被覆盖度则分别以0.05%·a-1和0.26%·a-1的速率上升。(2)黄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微度(<2 t hm-2 a-1)和轻度(2—25 t hm-2 a-1)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96.28%。土壤风蚀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防风固沙服务高值则主要分...  相似文献   
29.
记山西榆社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两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西榆社盆地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中的两个新种:Eucladoceros proboulei sp.nov.和Procapreolus jinensis sp.nov.,并列出了已鉴定完毕的所有产于榆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鹿类动物化石单.  相似文献   
30.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介形类化石带与磁性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上新世-全新世湖相沉积巨厚,无明显间断,微体化石丰富。区内已建厚度超过2000m的第四系磁性柱中,记录了布容、松山和高斯极性时带。由于有剖面上部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剖面中、下部的介形类化石带序列的对比成果配合验证,布容、松山极性时下限的确定和布拉克、莫纳、琵琶湖、奥尔杜威、马默思等亚极性时的鉴别依据充足可信。据此极性年表标定的晚上新世-第四纪介形类化石带序列中12个标准化石的时限得以识别。古生态研究与壳体元素分析的资料表明,始见于距今305万年的Microlimnocytheresinensis指示低温水体,该化石带的出现标志着中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古气候的首次明显变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