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厌氧消化酸抑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厌氧消化工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处置过程中,但在实际运行中,受消化条件和物料性质的影响,消化系统经常遭受由挥发性脂肪酸积累过多导致的酸抑制问题,引发产气量下降、产甲烷率降低等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挥发性脂肪酸的种类和浓度及pH、温度是影响酸抑制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相关研究者分别尝试了添加碱性化学药剂和微量元素及利用生物强化技术与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来解除酸抑制的尝试,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厌氧消化过程中酸抑制的产生过程、抑制机理及恢复方法,以期为解决厌氧消化酸抑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可以通过厌氧代谢产生甲烷(CH_4),由此衍生的厌氧消化技术可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产CH_4的关键步骤是刺激发酵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之间的有效电子转移,电活性微生物可以取代传统的氢/甲酸盐实现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效率更高。添加导电材料可以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并提高CH_4产率,是一种更有效的强化电子传递方式。本文在梳理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发展和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常见的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碳基和铁基导电材料,对其结构特征、电子传递机理、强化产CH_4和中间产物消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为导电材料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目的】肠道是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同时也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菌的重要屏障,已有研究表明,动物的品种、饲养方式、生长阶段均会影响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舍饲和放牧饲养条件下藏猪的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藏猪和长白、约克与杜洛克三元杂交猪(DLY猪)的肠道菌群结构是否有差异,尚未见报道。【方法】本研究选取6–7月龄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的小肠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切片法测定各试验猪的肠道形态、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肠道内容物的消化酶活性,高通量测序法测定肠道微生物。【结果】DLY猪小肠的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高于藏猪,而隐窝深度低于藏猪;舍饲藏猪和放牧藏猪的小肠形态没有显著变化。DLY猪小肠的胰蛋白酶活性高于藏猪,而淀粉酶活性低于藏猪。三组猪小肠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藏猪的优势菌属为Ralstonia和Escherichia,而DLY猪的优势菌属为Ralstonia和Bradyrhizobium,但含量却存在显著性差异。舍饲藏猪与放牧藏猪肠道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而藏猪与DLY猪肠道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结论】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DLY猪的小肠形态、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结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4.
2011年8月到2012年4月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公园獐重引入试点,采用目标取样、扫描取样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圈养条件下6只成体雄獐(Hydropotes inermis)的6种领域行为进行观察,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雄獐粪便中的睾酮水平变化.结果表明,雄獐的许多领域行为发生频次表现出明显的月间变化,包括打斗、威胁、取代、追逐和粪尿标记;擦额标记行为频次虽月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领域行为一样在11月份出现频次峰值.发情期(2011年10月~2012年1月)和非发情期(2011年9月、2012年2~4月),打斗、威胁、粪尿标记和擦额标记行为发生频次差异显著;取代和追逐行为频次差异不显著.6种领域行为的发生频次均在发情期明显高于非发情期.粪便睾酮含量在发情期和非发情期差异显著,发情期明显高于非发情期,其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51.16±9.85) ng/g.雄獐的威胁、擦额标记、粪尿标记和打斗行为发生频次与睾酮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取代和追逐行为与睾酮水平变化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对新型消毒剂邻苯二甲醛(OPA)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与戊二醛的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用细菌培养的方法随机研究OPA与戊二醛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并比较其临床优劣.结果 有效浓度的OPA和戊二醛在按照要求使用的情况下,所有检测的内镜细菌培养都未见细菌生长,但前者消毒所需时间更短,临床使用更安全.结论 OPA可以有效的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与戊二醛相比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6.
目的测定成年SD大鼠体重与各脏器重量,并对不同脏器之间及体重与各脏器重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用三月龄SD大鼠雄性共24只,进行人道处死,解剖后分别测定心、肝、肺、肾等脏器重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SD大鼠的心、肝、肺、脾、肾与胃空体的相关性分析中,SD大鼠的心脏及肝脏重量之间不相关(P>0.05),且分别与其他各脏器及胃空体之间也无明显相关(P>0.05);而脾脏的重量与肾脏重量之间则相关极为显著(P<0.01);胃空体与肺、脾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与肾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通过解剖比较SD大鼠各脏器之间的关系,对动物体内各脏器的大小及相互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为今后进行的动物相关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在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应用抗生素的住院老年患者55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4片,3次/d,连续服用7~l0d;对照组27例,腹泻患者给予给予思密达3.76 g,3次/d.观察两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并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病例的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无异常,大便涂片检查出现细菌计数减少或大便杆球菌比失调;预防组粪检结果杆球比例倒置、细菌计数减少、真菌感染例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减轻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进行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抗HP治疗;黄连素治疗组则以三联+黄连素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黄连素治疗组则以黄连素+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静脉空腹血糖检查,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分析溃疡的愈合程度和HP的根治情况.结果:黄连素治疗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及HP根治率分别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可改善空腹血糖;黄连素治疗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黄连素佐治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并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山杨、油松和辽东栎3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草本)的活地被的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总概况,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活地被生物量表现为油松2.354 7 t·hm~(-2)山杨2.078 5 t·hm~(-2)辽东栎1.137 3 t·hm~(-2),地表凋落物生物量山杨4.797 5 t·hm~(-2)辽东栎2.139 9 t·hm~(-2)油松0.525 0 t·hm~(-2);林下土壤分级指标结果:有机质、全磷均呈现4~5级标准,全氮为1~3级标准;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比较结果:有机质含量为山杨辽东栎油松,而全氮和全磷为山杨油松辽东栎;同时分析了土壤全量养分与各林分下活地被生物量、凋落物层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3种全量养分与活地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均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3种林分的土壤全量养分间相关性显著(P0.05),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携带基因突变和未携带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IDCM患者115例,经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后分为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首发症状年龄、血压、糖尿病比例等)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特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QRS-T夹角和血肌酐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情况(如药物和器械治疗)无差异(P0.05);随访资料(如再入院和生存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 P=0.12);将性别比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植入器械、是否发生突变等临床参数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参数未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携带基因突变的IDCM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较未携带突变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