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包括术后辅助化疗)为研究对象,比较HBs Ag阴性138例和HBs Ag阳性5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在HBs 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21例)与未预防性使用(27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乳腺癌患者中,HBs Ag阳性患者(31.25%)与HBs Ag阴性患者(16.67%)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4.62%)与未预防性使用(25.93%)拉米夫定,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s Ag阳性患者较HBs 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瘤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续贯联合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32例恶黑患者,4周为一疗程,连续4个疗程。化学治疗组31例单纯采用联合化疗,方法及药物剂量均同生物化疗组。不良反应依据WHO化疗药物急性及亚急性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判断。结果:生物化疗组32例中CR 3例,PR18例,有效率65.63%;化学治疗组31例中CR 1例,PR 11例,有效率38.71%。生物化疗组与化学治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将DC细胞瘤苗免疫治疗与化学治疗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有提高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的130例HBV相关性肝癌选自于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其生存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130例患者随访截止时,死亡58例,存活72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年生存率为82.31%,2年生存率为55.38%;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病患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
化疗性静脉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吉春  郭勇  余鸿 《四川动物》2007,26(3):693-696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盖诺(vinorelbine,VNB)为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y induced phlebitis,CIP)研究,提供效果稳定的CIP模型。方法49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从右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等体积VNB溶液,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第5天对CIP临床表现进行分级评价后处死。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镜下分级。结果随注射VNB浓度及剂量的增加,小鼠静脉炎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但浓度剂量过高动物出现中毒死亡。用3.2mg/ml的VNB按38mg/kg注射组CIP发生率达100%,无动物死亡,出现红斑、水肿、条索状改变等典型CIP临床症状和内皮脱落、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CIP镜下改变,对照组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本实验通过鼠尾静脉注射VNB成功建立了小鼠CIP模型。  相似文献   
75.
陆宇华 《蛇志》2007,19(3):220-220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AL)是一种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数量增多而增生低下的急性白血病,病情重,化疗风险高,预后差。现对我院收治的20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耐药蛋白BCRP(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测定不同细胞亚群的BCRP表达情况。结果 与乳腺癌非干细胞相比,乳腺癌干细胞的BCRP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并且化疗后干细胞比例增加(P〈0.01)。结论 乳腺癌干细胞可以通过高表达BCRP具有更强的化疗耐药性,是乳腺癌化疗失败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7.
艾迪注射液可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减轻化疗药副作用,提高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方法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及常规化疗组(对照组)。观察其化疗前后肠道常驻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指标,骨髓象检查及化疗后毒副作用观察。结果各项指标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作用,与化疗合用,减轻了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绿针假单胞菌GP72是一株可生产吩嗪类抗生素吩嗪-1-羧酸(PCA)及2-羟基吩嗪(2-OH-PHZ)的生防假单胞菌.RpeA/RpeB双元调控系统是其双元调控系统中的一组,本文旨在研究这一系统中的应答调控子(RR)RpeB对于PCA及2-OH-PHZ的生物合成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rpeA/rpeB双元调控系统的序列,并从GP72中扩增出rpeB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卡那霉素抗性片段插入突变rpeB的突变菌株GP72BN.利用发酵实验、rpeB基因回补实验及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rpeB对于吩嗪类抗生素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在KMB培养基中,rpeB突变株的PCA产量下降为野生型的49.5%,2-OH-PHZ产量下降为野生型的67.3%.rpeB基因的回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复PCA及2-OH-PHZ的产量.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rpeB突变株中群体感应系统基因phzI/phzR及吩嗪合成基因簇基因phzE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而PCA转化为2-OH-PHZ的修饰基因phzO转录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RpeB正调控PCA与2-OH-PHZ合成途径的表达.RpeB很可能是通过调控群体感应基因phzI/phzR和phz基因簇的表达,从而影响PCA的合成,并间接调控其衍生物2-OH-PHZ的合成.  相似文献   
79.
龙开胜  刘澄宇 《生态学报》2015,35(10):3464-3471
生态地租是反映生态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效果的超额利润。在将生态地租这一超额利润用于生态环境补偿的思路框架下,整个生产行业应获得的平均利润不会受到损害,因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结合生态地租分配和调节的税收、收费、价格等手段,赋予不同经济主体收益享有权利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生态税、地租分享、受益负担和价格补偿等方案选择并作对比,然后以我国生态资源利用和经济产出为参照值模拟不同方案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补偿方案在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形式和适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并且针对不同方案,分别在生态税税率达到8.6%、政府和集体享有13.4%的生态地租、受益者补偿支付额为5916元a-1人-1以及产品价格上升23.8%等不同补偿水平情形下,生态资源消耗和社会经济产出才能保持在资源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同时,各补偿方案在责任主体以及调节手段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方案选择在社会福利、利益分配和技术创新等效应上的差异。因此,生态环境补偿实践中,具体补偿方案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决策,无差别化的方案将无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80.
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差、系统毒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利用聚乙二醇材料构建前药或合适的 递药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备受广大药学研究者的关注。以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分子荧光特性的阿霉素为例,综述聚乙二醇在化疗药物 前药和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制备等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