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使用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常规5孔操作法。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手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脐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 d、3 d、5 d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d、3d、5d时hs-CRP、TNF-α、IL-6、NE、E、Co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小肠穿孔、肠梗阻、感染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5孔操作法相比,单切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炎症因子表达更低,应激反应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运用Pringle法阻断、半肝血流阻断(HVC)后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6,Pringle法阻断)和B组(n=47,HVC),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内毒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ALT、AST、TBIL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dD-乳酸、内毒素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相比,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手术中运用HVC,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损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10只,予正常饮食;高脂模型组(model group,M组)10只、粪菌移植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组)10只,M组和T组均予高脂饮食。T组予粪菌液灌胃2 mL/次,隔日1次,粪菌液灌胃的前一天晚上及当天早上均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灌胃;C组及M组同时予奥美拉唑及生理盐水灌胃。喂养12周后实验结束,测定血中TG、ALT、AST水平;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取回肠末端肠组织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变化。结果与M组大鼠相比,T组血清TG、ALT、AS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大鼠肝脏苏丹黑B染色可见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程度较M组减轻。T组大鼠肠组织HE染色肠绒毛轻度水肿,排列较整齐、紧密。扫描电镜中可见T组大鼠肠绒毛形态较饱满,排列比较紧密,微绒毛之间的间隙变小。结论粪菌移植能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5.
曾珠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7):2272-2282
乳酸菌是被公认为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产、保存以及作为益生菌促进人类健康。鉴于发展有效的投递药物分子策略的需要,乳酸菌成为了极有吸引力的用于口服、鼻饲及阴道进行粘膜投递药物分子的活载体。用乳酸菌作为药物分子的投递载体,安全性好,且可直接合成并投递目标蛋白,显著降低药物生产成本。到目前为止,乳酸菌作为粘膜投递载体,已成功地向粘膜组织投递了一系列功能蛋白用以治疗多种疾病。文中综述了近20年的数据,重点聚焦乳酸菌作为药物分子投递载体的发展和应用,为今后乳酸菌作为活载体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罗哌卡因TPVB,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疼痛、炎性因子、免疫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 h(T5)~术后48h(T8)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插管后5 min(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T0)时间点升高(P<0.013),观察组T1~T3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T0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CD4+、CD4+/CD8+均较T0时间点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较T0时间点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TPVB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术后炎性损伤及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受试者根据BMI的差异分作正常组(18.6 kg/m2≦BMI<23.0 kg/m2)35例、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53例、肥胖组(BMI≧25.0 kg/m2)22例。分析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肥胖组手术时长为(268.01±36.14)mi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211.73±30.56)min、(224.12±34.87)min(均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间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以及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正常组5年生存率为45.71%(16/35),超重组5年生存率为47.17%(25/53),肥胖组5年生存率为45.45%(10/2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BMI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和远期预后无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成并发症组(n=32)和非并发症组(n=72),分析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肺癌根治术后3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6例,肺炎7例,肺不张9例,心律失常6例,脓胸4例。并发症组年龄≥60岁、烟龄≥10年、传统开胸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978,95%CI:1.415-6.267)、烟龄≥10年(OR=3.847,95%CI:1.869-7.918)、传统开胸术(OR=3.065,95%CI:1.544-6.0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2.848,95%CI:1.481-5.477)是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非并发症组术后3个月的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与并发症组,且恶心呕吐、疲乏、疼痛、便秘、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腹泻评分较术前与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烟龄、手术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关,且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30.
《Free radical research》2013,47(11-12):1245-1266
Abstract

The intestinal tract, known for its capability for self-renew, represents the first barrier of defence between the organism and its luminal environment. The thiol/disulfide redox systems comprising the glutathione/glutathione disulfide (GSH/GSSG), cysteine/cystine (Cys/CySS) and reduced and oxidized thioredoxin (Trx/TrxSS) redox coup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eserving tissue redox homeostasis, metabolic functions, and cellular integrity. Control of the thiol-disulfide status at the luminal surface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mucus fluidity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induced oxidant injury. Within intestinal cells, these redox couples preserve an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orchestrates networks of enzymatic reaction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the intestinal redox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their subcellular compartmentation, redox signalling and epithelial turnover, and contribution of luminal microbiota, key aspects that are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redox-dependent processes in gut biology with implications for degenerative digestive disorders, 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