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7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97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载脂蛋白B(apoB)是富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脂蛋白(CM、VLDL和LDL)特有的蛋白质成分。apoB100是LDL受体的专一性配基,介导血中LDL-胆固醇(LDL-Ch)被外周组织细胞摄取和清除。载脂蛋白B基因遗传变异和apoB异常,血中LDL-Ch堆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16.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3H-5-羟色胺作示踪,由大鼠侧脑室注入后用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和组织固定微观放射自显影平行探讨了针刺镇痛时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5-羟色胺的含量定位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当电针达到镇痛时,在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3H-5-羟色胺的放射自显影象都呈明显增高,这表明在针刺镇痛条件下,~3H-5-羟色胺可迅速被中脑导水管壁及周围灰质部位摄取和储存,从而提示上述部位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饲料硒和维生素E对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克山病病区粮配成基础低硒饲料,补充硒和/或维生素E组成四种不同水平的饲料,饲喂雄性断乳大鼠,观察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指标是用抗坏血酸诱发的红细胞溶血率、被O~-_2(超氧阴离子)氧化的血红蛋白量和组织中的TBA值。动物饲养13周后,自尾静脉取血,测定溶血率和血红蛋白被氧化的百分率,和全血SeGSHPx(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15周后将动物断头杀死,立即取出心脏和肝脏测定SeGSHPx活力和TBA值。结果表明在克山病病区粮的饲料中补充硒或维生素E,或者二者同时补充均明显提高组织中的SeGSHPx活力和降低组织中的TBA值。不论在硒缺乏时或硒充足时,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显著降低抗坏血酸诱发的红细胞溶血率,对O~-_2氧化血红蛋白无保护作用。在维生素E缺乏时,仅补充硒对溶血无作用。不论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或者充足,补充硒对O~-_1氧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适量BrdU处理中华大蟾蜍外周血淋巴细胞,能以较高频率得到形态多样的染色质(体)结构。本文以两栖类和人类细胞为材料,采用Feulgen染色、Ag-NOR染色、DAPI荧光染色及放射自显影等方法,证实了其染色质性质,初步讨论了其产生原因,并将其命名为:“G,期后期染色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形态学角度初步分析了从G_2期后期到M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的动态过程,提出不同染色体形成其高级结构是非同步的,有可能存在染色体包裹顺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实验在62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中缝大核(NRM)区562个单位中,有118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低,放电比较规则,动作电位时程长,易被微电泳5-羟色胺所阻遏,称为A 组单位。其余444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高,动作电位时程短,称为B 组单位。大多数 B组单位对微电泳5-羟色胺不起反应。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吗啡(200μg/2μl)或静脉注射吗啡(3mg/kg)后,20个A 组单位中有1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49个B 组单位中仅有2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且A组单位发生兴奋的程度也比B组单位的高。这些结果提示,NRM区的A 组单位可能是5-羟色胺神经元,吗啡对这些神经元有相对选择性的兴奋作用。 在另外11只家兔上,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NPBM 区与NRM 区有纤维联系。 本实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可能与吗啡作用于 NPBM,通过纤维联系,引起NRM 5-羟色胺神经元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