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2.
维西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 Y. Wu产云南西北部海拔2600米沟谷中,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该植物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成分,一为已知成分trichorabdal A(2),一为新成分,命名为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 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C_(26)H_(36)O_9,mp 298—300℃,其~(13)C NMR谱显示存在三个CH_3,三个CH_2,八个CH,三个四取代碳,三个Ac,二个烯碳和一个羰基  相似文献   
3.
兰萼丙素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地区产兰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叶中分得三个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化合物,其中二个为已知物兰萼甲素(2)和乙素(3),另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兰萼丙素,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其结构为对映-7β,14α,15α-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1)。  相似文献   
4.
毛萼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微量的新二萜生物碱——大花翠雀辛(grandifloricine,Ⅰ)和大花翠雀亭(grandifloritine,Ⅱ)。通过分析光谱信息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 takaosamine 而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6.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7.
本属与多种树种有菌根关系:如Pinus,Larix,Abies和Pseudotsuga,但在Larix林下,本菌往往与土壤中的鞣料相聚集,对周围某些植物根系不利。本属现知15种,本区6种。  相似文献   
8.
从大萼香茶菜叶中又分得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丁素(macrocalyxin D)。根据光谱和化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3]。  相似文献   
9.
Four new guanacastane-type diterpenoids (14), named plicatilisins E-H, together with the known compound, plicatilisin D (5), were isloated from two fermentation extracts (i.e.,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on PDA medium & static fermentation of malt extract broth culture medium) of the fungal strain Coprinus plicatilis 82.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as well as FT-ICR-MS, UV, and IR, and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data. All the compounds showed insignificant cytotoxicities against the cancer cell line HCT116.  相似文献   
10.
Diterpenoid alkaloids have been acknowledged as of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in plants from the genus Aconitum (Ranunculaceae).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conitum spathulatum W. T. Wang, an endemic Aconitum species in China, ha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twelve 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The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mpounds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