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7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217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采用加端聚合链反应技术,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并在pUC18载体中克隆,经限生核酸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确认了含HPV16E7重组克隆质粒,命名pfHPV16E7-HB。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E7-HB基因全长294bp(与报道的标准基因长度相同)但其核苷酸顺序中的两处发生了C-(T)突变,即第43位密码子CAA变为TAA  相似文献   
192.
用生物活性法和双抗体夹心桥联酶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人类疱疹病素6型(HHV-6)GS株和南京地方株CN5,8,10感染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发现培养24h即可检出高水平的TNF,48~72h述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与未感染耐照组比较有及其显著的差异(P<0.001)。GS株与地方株同诱生TNF水平无儿著性差异(P>0.1),三株地方株诱生TNF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单抗可以完全中和培养上清中TNF的活性,证实上清中有TNF-α。与LPS比较,HHV-6诱生TNF-α的能力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193.
采用加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并在pUC18载体中克隆。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确认了含HPV16E7重组克隆质粒,命名pHPV16E7─HB。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E7─HB基因全长294bp(与报道的标准株基因长度相同),但其核苷酸顺序中有两处发生了C→T突变,即第43位密码子CAA变为TAA,第76位CGT变为TGT;前者使谷氨酰胺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即无义奕变(nonsensemutation)。这种突变发生在294个碱基的DNA扩增产物之中,不像是PCR本身的错配,而很可能是湖北株与标准株之间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94.
抗生素对双歧杆菌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歧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在机体肠道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95.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良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对27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革兰氏染色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7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45.5%)(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抗原阳性率(76.2%)明显高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抗原阳性率(57.1%)。L型、HPV混合感染率为42.8%。上述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均常见,尤其金葡菌L型感染更为多见;金葡菌L型与HPV感染的致病特征相似,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泡细胞出现。提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也是宫颈癌的致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6.
本文采用改良的Fishman法对胆石症、胆系感染者的胆汁标本中分离出的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进行β-葡萄糖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均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但大肠杆菌L型产此酶的能力仅为其细菌型的58.69%。胆汁中的细菌主要以L型的形式存在,所以,大肠杆菌L型与胆红素钙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在50例行肺切除术中,分别采集病肺、支气管切缘、健侧支气管内分泌物450份,做常规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分离出需氧菌和真菌60株,厌氧菌12株、细菌L型42株。菌群主要分布在病肺内约占50%。需氧菌种中G+球菌占61.7%,葡萄球菌多见;其次G ̄+杆菌占23.3%,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厌氧菌占细菌型16.7%。细菌L型特点与细菌型一致。围术期选择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型及细菌L型感染。  相似文献   
198.
根据14丘稻田稻茎毛眼水蝇幼虫调查资料.对其幼虫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I、CAm/m、Iσ四种聚集指标法测定,64.3%的田块呈随机分布.28.4%为均匀分布.7.3%为聚集分布。用Iwao平均拥挤度和Taylor幂法则测定.其田间分布型符合随机分布。用频次拟合法测验,50%的田块同时符合渡松、奈曼和负二项分布三种分布型;35.7%的田块同时符合2种分布型。根据该虫田间分布型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序贯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99.
细菌L型与耳、鼻、咽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4例耳、鼻、咽式标本细菌L型培养总检出率为78.1%,细菌型为42.2%。表明细菌L型可能与耳、鼻、咽部感染密切相关。L型培养可明显提高常规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