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pEGFP-N1转染到培养成单层的草鱼肾细胞(CIK)中,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特异性RT-PCR方法检测GFP的表达.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CIK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均呈现绿色荧光,且细胞核的绿色荧光强度强于细胞质.转染细胞中的转录产物经RT-PCR扩增后,凝胶电泳鉴定出与GFP基因片段分子量大小一致的条带,经测序证明其为GFP基因序列.结果表明,GFP基因可以在草鱼CIK细胞内高效率成功表达,为构建以GFP为报告基因的真核重组质粒及研究草鱼出血病DNA疫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63.
草鱼EST-SSR标记及5个不同地域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脑、肌肉、肝等组织构建cDNA文库,经测序获得unigenes序列45 318个,从中筛选微卫星序列共5 556个,据此设计EST-SSR引物118对,其中19对引物能够扩增出带型清晰且多态性较高的谱带。用这19个EST-SSR标记研究3个长江水系群体(石首、监利和长沙)和2个珠江水系群体(清远和肇庆)草鱼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5 4~0.460 4,显示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15 8~0.501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0.450 6~0.502 8,其中,长沙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为0.502 8,监利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均最低,分别为0.415 8和0.450 6,即长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监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对数据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5个群体均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聚类分析显示长沙群体、石首群体与监利群体聚成一支;肇庆群体与清远群体聚成一支,这与草鱼群体的流域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64.
不同草鱼池塘混养系统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鱼(Cyprinus carpio)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投入产出比、氮磷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GS)、草鱼、鲢鱼和鲤鱼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C1和GSC2)和草鱼、鲢鱼和凡纳滨对虾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L1和GSL2)。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总产量在770480—11492.50 kg/hm2之间;饲料系数在1.00—1.38之间,以GSC1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P总相对利用率在2.01—7.37之间,以GSL2最高,G最低;投入产出比在1:1.41—1:2.12之间,以GSL2最高,G最低;综合效果指标在0.59—1.39之间,以GSL2最高,G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混养组能显著提高养殖系统的产量,降低饲料系数,提高N、P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5.
草鱼是中国的土著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被移居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用来控制水草或水产养殖。本研究通过线粒体D-Loop区(764bp)和COII+tRNA基因(719bp)序列分析,了解草鱼的中国土著群体(长江、珠江、黑龙江)和国外移居群体(匈牙利多瑙河、美国密西西比河、日本利根川河)之间以及各地方群体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土著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高于国外移居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不同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而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极少;群体两两间Fst值比较表明,大多数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极显著;由TCS构建的单倍型网络结构图显示,长江草鱼群体是最原始的群体,其他水系草鱼均由长江群体演化而来;通过基因流分析发现,匈牙利多瑙河群体和日本利根川河群体来自长江和黑龙江群体,美国密西西比河群体除引自长江、黑龙江水系外,还有部分引自于珠江水系。  相似文献   
66.
三倍体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红细胞(核)大小和DNA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血液涂片、Wright和Giemsa染色、CMSD微测目镜数显仪测量草鱼、三角鲂及其杂交一代(简称草鲂杂种)的红细胞和核的大小。草鲂杂种红细胞和核的面积明显增大,其中比草鱼的红细胞和核都增大1.3倍,比三角鲂的红细胞和核分别增大1.3和1.5倍。用Feulgen染色,M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红细胞DNA含量,草鲂杂种的红细胞DNA相对含量分别是草鱼和三角鲂的1.57和1.27倍,也表现出增大的现象,作者认为草鲂杂种是一个通过杂交产生的异源多倍体。另外,本文还就鱼类多倍化形成的途径及其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鲢、鲤、团头鲂和草鱼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对鲢、鲤、团头鲂和草鱼四种鱼精液的低温生物学特性及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这些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理想稀释液配方。查明了冷冻处理导致精子膜破损、使精子谷草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大量逸出进入精浆的原因,而二甲亚砜通过升高精子渗透压和降低冰点可以明显减轻这种冷冻损伤效应。确定了有效的二甲亚砜浓度为8—12%。比较了玻璃安瓿法和塑料管法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了能提高冻精活力和延长运动时间的激活—授精溶液。探讨了精卵授精量比与冻精受精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获得高受精率(80%)所需的最低冻精密度为0.5×10~6精子/卵。获得了短期(几天)和长期(1年)冷冻保存的草鱼和鲢冻精活力稳定在60—75%,受精率稳定在80—90%,鲤和团头鲂冻精活力稳定在55—65%、受精率稳定在70—80%,冻精授精鱼苗的孵化率稳定在75—95%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张妍  张其中  罗新  崔淼 《生态科学》2012,31(3):295-300
为了提供可反映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健康状况的血细胞指标的基础数据,研究了4种质量规格组的正常草鱼的外周单位体积血细胞数量,以及分别在硫酸铜或敌百虫处理下和多子小瓜虫感染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000g组草鱼的单位体积红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质量规格组;60g组草鱼的单位体积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3种质量规格组。硫酸铜或敌百虫处理组的单位体积红、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子小瓜虫感染组的单位体积白细胞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这里提出一个初步参考指标,60~1000g健康草鱼的红细胞值为1.15×106~3.33×106cells/μL,白细胞值为2.20×105~4.40×105cells/μL。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15℃水温状态下单次给草鱼灌喂20 mg/kg剂量的双氟沙星后,得出双氟沙星在各组织以及血液中的药时曲线均都符合二室开放性模型,双氟沙星能够在草鱼体内快速吸收,并且血液及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双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5.056e-0.012t+19.041e-0.011t,其中双氟沙星在血液、肌肉、肝脏、肾脏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76h、0.562h、4.562h和1.477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T1/2β)69.492h、65.303h、218.412h和163.937h,总体消除率(CL)分别为0.495、11.181、10.789和7.10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550、1277.55、807.470和1432.150 μg/(L·h)。根据相关规定肌肉中双氟沙星最大残留量300 μg/kg为标准,建议休药期26d以上。  相似文献   
70.
嗜水产气单胞菌诱导的草鱼免疫球蛋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南 《动物学报》2001,47(2):132-138
取草鱼经嗜水产气单胞菌疫苗免疫,获免疫血清分两组,一组样品经饮和硫酸铵分级沉淀,秀析和电泳分析,另一组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及电泳分析,各分离样品经特异性集活性测定,发现沉淀分离组样品中抗体凝集活性最强的主要为35%饱和硫酸铵沉淀的组分,而柱层析分离组样品的凝集抗体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洗脱蜂里。在电泳图谱中,各免疫组均比对照组增加了一条大分子B带,分子量为309kD左右,后者经变性电泳分离表现为两条区带,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2kD和26KD。因而推测它们是单体IgG解离的重链和经链,而聚集在B带的是IgG的聚合形式I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