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1个月进行CT定量与超声检查,随访介入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高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前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VR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blood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bloodvolume,MBV)高于介入前1d(P<0.05),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低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后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14例,再狭窄率14.7 %,其中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例;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前1 d的MBF、MBV、TTP与FS、EF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F、MBV、TTP、FS、EF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后随访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也可有效预测患者介入随访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图像、计划CT图像采集。在患者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出现的误差及误差的分布规律。利用模拟实际照射系统,进行模拟计划,得到实际照射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将其与治疗前计划比较,研究摆位误差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整体摆位误差为x轴(2.91±2.20)mm,y轴(3.89±2.17)mm,z轴(2.44±1.64)mm,x轴的MPTV为4.054 mm,y轴的MPTV为8.183 mm,z轴的MPTV为3.482 mm。模拟计划的CI、PTV的Dmin、Dmean、D95%均低于标准计划差异显著(P均<0.05),而模拟计划的HI低于标准计划(P<0.05)。模拟计划的脊髓Dmax高于标准计划(P<0.05),而标准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双肺V20、Dmean,心脏V4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影响较小,提高PTV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准确程度,对脊髓有保护效果。摆位误差对心、肺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小肠CT及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克罗恩病患者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实施小肠CT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克罗恩病患者诊断准确率及病变范围、病变位置、活动度和并发症的检测差异。结果:CT检出克罗恩病的准确率96.67%,双气囊小肠镜检出克罗恩病的准确率为93.3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CT主要表现为肠腔狭窄50例(83.33%),肠壁增厚52例(86.67%),肠外淋巴结46例(76.67%),肠系膜水肿及血管改变21例(35.00%),肠外炎症10例(16.67%),瘘管3例(5.00%),瘘道1例(1.67%);双气囊小肠镜表现为环形溃疡、不规则溃疡、环状溃疡等共计46例(76.67%),阿弗他溃疡22例(36.67%),黏膜充血、水肿等26例(43.33%),结节样增生6例(10.00%),小肠肠腔节段性狭窄16例(26.67%),假性息肉9例(15.00%);经病理学检测表现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浸润,淋巴组织及肉芽组织出现增生小肠CT发现肠外炎症、瘘道、瘘管等合计14例,而双气囊小肠镜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相比于双气囊小肠镜,小肠CT能够更为准确的判断克罗恩病患者是否处于炎症状态,也能够更有效的发现肠外并发症的存在,但小肠CT及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应用监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螺旋CT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1例XG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XGC组,另取同期医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胆囊癌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螺旋CT检查结果表现,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差异。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用作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XGC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均P<0.05);而两组腹痛、黄疸、发热、白细胞(WBC)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囊扩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GC组囊壁增厚均匀、壁内有低密度结节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而有肿大淋巴结人数占比高于胆囊癌组(均P<0.05)。螺旋CT检查诊断X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39/41)、95.56%(43/45)、95.35%(82/86)。XG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低于胆囊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GC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生率低于胆囊癌患者,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XGC与胆囊癌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特征及其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PHC患者76例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及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诊断PHC的效能。结果:PHC患者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观察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各项检查方式单独诊断。结论: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如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此外,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作为抗叶酸代谢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副作用之一表现为损伤卵母细胞质量。那么,对于有妊娠需求的女性服药者,停药后多久才适合受孕呢?该文结合双光子荧光成像与三维重构技术研究此问题。通过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5 mg/kg MTX建立了对照组和MTX组小鼠,随后建立了MTX注射后代谢5、10、15、20、25及30天组小鼠。研究发现,小鼠体内成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正常形态比率与染色体正常空间排布比率,分别于代谢15天和25天后,显著高于MTX组,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征卵母细胞功能的体外受精率、二细胞胚胎率及囊胚率,发现分别于代谢15、20、25天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该文结果表明,自身代谢可恢复MTX所引起的卵母细胞质量受损及功能下降,所需时间约为小鼠的5个生理周期,即25天。  相似文献   
38.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强大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以及肿瘤等。但是,人们对移植后的细胞在宿主内的存活、分布、增殖、分化、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成瘤特性等问题尚不清楚,所以许多疾病经过细胞移植治疗后的进展及转归情况仍难以获得确切的科学证据。而细胞成像技术(包括放射性核素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以及光学成像)可以在体外或者体内实现对间充质干细胞实时、无创的示踪,在以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基础的细胞移植治疗和细胞组织再生的医学领域里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综述近十年来细胞成像技术应用于示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研究进展,旨在比较当下多种热门细胞成像技术的优劣,进而找寻更合适的干细胞示踪策略,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证据支持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微波热声断层成像层析能力的方法和装置.基于热声成像原理和声聚焦理论,搭建了由超短脉冲微波源、384阵元环形探测器、声聚焦透镜、384-64通道采集切换系统、精密扫描位移平台构成的微波热声三维成像系统,并实现了模拟样品的断层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亚毫米级分辨率的热声成像,通过声聚焦方法成倍地提高了其层析分辨率.这对推动微波热声CT技术走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