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杨秋燕 《蛇志》2003,15(2):67-68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通过健康教育可使人们了解疾病知识 ,增强自我保健知识 ,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科共收治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病人 2 3例 ,通过对这2 3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教育内容介绍如下。1 疾病知识教育1 .1 讲解病因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多发生在 40~ 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发病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发现高脂肪饮食 ,肥胖与…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双歧异黄酮奶粉对化疗后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180荷瘤C57BL/6小鼠为模型,系统地研究双歧异黄酮奶粉对瘤重和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双歧异黄酮奶粉对荷瘤鼠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显著提高化疗荷瘤鼠T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促进化疗荷瘤鼠白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论;双歧异黄酮奶粉能够拮抗肿瘤抗原和化疗所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护理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表阿霉素(GE)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从心理疏导、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依从性、减轻药物毒性反应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3例病人完成化疗共53个周期,其中GE方案化疗19.5周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对化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捅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田,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杨昌云  陈少谊  陈志民 《生物磁学》2009,(14):2685-2687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氟达拉滨为主的方案(FMD)化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以EPOCH方案化疗14例患者,比较两组疗效。结果:FMD方案化疗有效率为70.6%,高于EPOCH方案的5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化疗方案在对低度恶性组疗效最佳,优于高度恶性组和中度恶性组(P〈0.05);对不同临床分期(I、II、III、Ⅳ期)患者和不同免疫细胞分型患者,其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种不良反应中,FMD组白细胞减少率、转氨酶升高率低于EPOCH组(P〈0.05)。结论:以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初步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5例,分为两组,一组联合介入治疗,一组联合化疗,监测治疗前后p53癌基因蛋白阳性率、肿瘤标记物等,观察不良反应.卡氏评分评估体力状态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受益.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78.79%(26/33),有效率51.52%(17/33).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畏寒、肌痛,其它为骨髓抑制、血压下降、骨痛加剧.p53癌基因蛋白治疗前阳性率为56.25%,治疗后为50.67%,治疗前后p53癌基因蛋白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卡氏评分平均提高≥10分.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介入治疗、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有效,患者可耐受该种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中与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为结直肠癌化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新鲜组织标本,部分用于提取组织RNA和组织蛋白质,部分用于肿瘤药物敏感实验(MTT法).病理学诊断为中分化腺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为化疗高敏感组和化疗低敏感组,进行cDNA阵列实验比较筛选差异表达基因,Western Blot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肿瘤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得到对5-Fu+CF+L-OHP(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作用敏感的5例(高敏感组),不敏感的5例(低敏感组),cDNA阵列结果显示化疗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4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9个;叶酸多聚谷氨酸(FPGS)的表达在高敏感组中均高于低敏感组,HSP27在化疗低敏感组中的表达均高于高敏感组,与基因芯片中cD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在结直肠腺癌化疗敏感性不同的病例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高温对人胃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ADM予高温43℃处理,用MTT试验检测高温对ADM、5-FU、DDP、TAX作用下细胞生存率和IC50,并以人胃癌敏感细胞株SG-C7901为对照.结果:实验发现人胃癌耐药株sGc7901/ADM细胞除了对诱导耐药的ADM耐受,对CDDP、5-FU、TAX也有交叉耐药.加温至43℃,耐药株SGC7901/ADM细胞的耐药指数明显下降,而且对ADM组、CDDP组、TAX组人胃癌耐药株SGC7901/ADM细胞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3.77、2.24、6.25,但对5-FU组SGC7901/ADM细胞的耐药逆转指数较低,为1.11.结论:高温可以增加耐药株SGC7901/ADM细胞对化疗药物ADM、DDP、TAX的敏感性,一定程度逆转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99.
刘安芳 《蛇志》2006,18(4):304-306
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胃肠道副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会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大约有6%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拒绝治疗[1]。因此,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护理界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恶心呕吐的分级根据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的标准,将恶心呕吐分为0~Ⅳ级[2]。0级:无恶心;Ⅰ级:有恶心;Ⅱ级:暂时呕吐;Ⅲ级:呕吐需治疗;Ⅳ级:难以控制的呕吐。2恶心呕吐的类型化疗患者中约60%出现恶心、呕吐症状[3]。化疗引起的呕吐分急性、延迟性和预期性[4]…  相似文献   
100.
化疗不仅导致肠黏膜炎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异常,也会诱发肠道菌群失衡。平衡状态下的微生物是一道生物屏障,菌群失衡可加剧肠道炎症。近期研究发现,5-HT的水平受肠道菌群的调节。因此,化疗引起的5-HT水平改变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异常有关。本研究主要探讨肠道菌群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化疗后肠黏膜炎和5-HT水平,为临床上以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