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置钉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椎弓根置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不稳病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置钉,获取最佳置钉点、置钉角度等个体化置钉数据,并于术中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通过CT扫描评价置钉准确性,测量术前、术后患者寰齿间隙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颈延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固定效果、稳定性、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满意。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1枚,其中29枚完全在椎弓根内,置钉准确率为93.5%。寰枢椎较术前明显复位,术后寰齿间隙、颈延角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BT螺钉固定组25例,行PS螺钉内固定组25例。分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72±3.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轨迹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171.88±25.75 min、225.20±51.57 m L,椎弓根螺钉组为221.24±33.53 min、297.60±66.40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CBT螺钉和PS螺钉内固定方式行TLIF均能到达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TLIF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与微创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肱骨投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7例肱骨投弹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行有限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固定。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入伍前受教育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定期行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根据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切开复位LC-DCP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显著多于有限切开拉力螺钉固定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1.615,P=0.127),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月,平均12月。术后6个月,两组骨折愈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切开复位LC-DCP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9.93±3.05周,有限切开拉力螺钉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11.09±2.33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7,p=0.302)。术后桡神经挫伤(钢板内固定组2例,螺钉内固定组1例)和肘关节功能评价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切开复位LC-DCP内固定及有限切开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投弹骨折均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使用钢板内固定时注意避免过多破坏骨折断端血运和保护桡神经;使用螺钉内固定时需要注意术后肩肘关节支具保护6-8周,避免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导致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齿状突骨折不同术式的疗效,从而指导后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齿状突骨折26例,对比观察前、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等指标。结果: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105.7±35.3 min、出血量62.1±18.5 mL、平均住院时间7.0±1.9天、疼痛数字评分3.6±1.7分、NDI 24.3%±11.7%,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时间148.2±36.2 min、出血量338.4±143.3 mL、平均住院时间11.2±2.1天、疼痛数字评分5.1±1.4分、NDI33.6%±13.4%。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疼痛数字评分低、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小等优势,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具有手术适应范围广、手术操作难度小等优势,而其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刚性组(n=30,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传统螺钉组(n=30,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手术前后的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和下胫腓间隙(TBCS);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短于传统螺钉组,操作角度大于传统螺钉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均大于术前,TBCS均小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和TBC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刚性组术后12周的AOFAS评分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12周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非刚性组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相当,但非刚性固定的操作更加便利,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可较早完全负重。  相似文献   
27.
程欢  雷伟  吴子祥  万世勇  刘达  曹鹏冲  王征 《生物磁学》2011,(7):1224-1227,1223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力学效果,并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等情况。方法:4只成年雌性小尾寒羊,采用去势联合激素注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绵羊模型。选择绵羊L2至L5双侧椎弓根,随机化选取一侧直接拧入椎弓根螺钉(空白组),对侧采用BG强化钉道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实验组)。术后3月随机选取6个椎体(12枚椎弓根螺钉),对螺钉骨质界面行显微CT分析和组织学观察。对剩余10个椎体(20枚椎弓根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分析螺钉固定强度。结果:术前绵羊腰椎BMD为0.818±0.0310 g/cm2,建模完成后为1.000±0.0316 g/cm2,BMD平均值下降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螺钉骨质界面的Tb.Th、Tb.N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43.60%和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钉道周围材料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吸收,大量新生骨组织紧密包裹螺钉;对照组钉道周围骨量较少,钉骨结合不紧密,实验组螺钉骨质界面结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1083.04±86.37N,空白组为871.76±79.03N,前者较后者提高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情况下螺钉骨质界面的骨微观结构,进而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  相似文献   
28.
李朋斌  袁志  阚成双  李岩  于忠英  张伟 《生物磁学》2011,(5):873-875,879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2例,统计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半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9%。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恰当的术后康复锻炼,应用DHS结合TSP,治疗A2.2、A2.3型不稳定性骨折及外侧壁薄弱的经大转子骨折的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比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系统植入与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骨科医院脊柱外科的30例住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行Coflex系统植入和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简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结果: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Coflex组优于Quadrant+Sextant组,两组在术后6个月OD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VAS评分方面Quadrant+Sextant组优于Coflex组,随访期间两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oflex植入术及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但其各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从而在最小的创伤和侵扰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00%(22/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均能较好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卧床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