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53.15±4.0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摔伤21例,运动伤12例。根据髓内钉置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半伸直组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30例),标准组采用标准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3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半伸直组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KAF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呈增高趋势(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半伸直组术后12周、术后1年VAS评分均低于标准组(P<0.05),HSS评分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与标准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比较,安全性和促进踝关节恢复的效果相当,且手术用时更短,患者术后疼痛更轻,膝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在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致痛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n=58)和研究组(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n=58)。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疗效、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致痛物质[神经肽(NPY)、P物质(S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NPY、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经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其血清致痛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疼痛症状的缓解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良率(Matta优良率)、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Majeed评分)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另记录术后6个月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7天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Matta优良率和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仍保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具有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提升术后早期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各63例。微创组给予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3 d、5 d与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7 d的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移位、神经根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低于开放组的22.2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0例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开放手术,44例)和B组(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46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影像学评估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A组,AOFAS评分高于A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大于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改良Outerbridge分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比例均得到改善,且B组的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OLT患者,在恢复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进程等方面疗效更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路组(n=5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前路组(n=50,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升高,且后路组高于前路组(P<0.05),Cobb''s角降低,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均升高,但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组(P<0.05)。结论: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掌指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7例)和B组(微型钢板内固定,50例)。对比两组治疗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术后指标[指关节总活动度、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手功能[手指总主动屈曲度量表(TAFS)评分]、手部疼痛,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指关节总活动度大于A组,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手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手功能TAFS评分优良率为92.00%,高于A组74.47%(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对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提高手功能,指关节总活动度以及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减轻手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骨折块情况、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软组织情况与体质。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度、踝关节背伸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使用克氏针张力带11例,Herbert螺钉10例,解剖锁定钢板7例,解剖复合钢板6例,1/3管型钢板6例。骨折块较小、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患者主要应用克氏针张力带;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应用解剖锁定钢板;软组织条件不佳或受损的患者主要应用Herbert螺钉或1/3管型钢板;超重或肥胖患者主要应用解剖复合钢板;瘦弱患者主要应用1/3管型钢板。末次随访时,5种内固定方式患者的踝关节背伸度、踝关节跖屈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5种内固定方式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虽存在差异,但最终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足部功能和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n=49)和B组(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n=51),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足部功能和血清应激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较A组短,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均扩大(P<0.05)。两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Maryland足功能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升高(P<0.05),B组术后7 d Cor、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经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应激程度轻,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To analyz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 of syndesmotic screw through three and four cortices, a total of 12 finite element models simulating healthy ankles,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ed ankles, and post-operative ankles by screw fixations through three or four cortices were built. A set of biomechanical data were obtained to find that screw fixation methods f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can help recover most of the biomechanical relations of the ankle especially the tricortical fixation, while the screw of quadricortical fixation bear more stress than the tricortical fixation. The modeling method for finite element models was also modified for saving more time and realizing personalized modeling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运用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与单用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组(A:n=27)和锁定钢板组(B: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关节融合时间、AOFA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关节最终都获得骨性融合,A组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0±2.1)周,B组为(16.0±4.6)周,较A组明显缩短(P0.01);A组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为(81.8±5.19)分,B组为(78.3±6.94)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用锁定钢板相比,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用于踝关节融合术可获得更加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负重,缩短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2例裸关节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并且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及采取带线锚钉内固定方式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但不修复三角韧带的72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侧内踝间隙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后的患侧内踝间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明显降低患侧内踝间隙距离,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俯卧体位下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并由同一治疗组医生采用俯卧体位下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35例,治疗外踝骨折时将钢板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使用钢板或螺钉对后踝骨折进行固定,2枚拉力螺钉固定内踝。观察术后切口及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长50~142 min,平均90 min,1例患者内侧切口出现局部红肿,抬高患肢及定期换药后局部红肿好转,未出现明显切口感染征象。2例病人术后出现足背部麻木,分别在术后6周、9周时消失。随访时间6~18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3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骨折线模糊,骨痂生长良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2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29%。结论:在俯卧体位下采用后外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可一次性复位、固定后踝和外踝骨折,联合内侧切口可在一个体位下完成三踝骨折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软组织破坏少,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可降低因反复翻身而污染术野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关节数字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urwell-Charnley X线复位评分及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Studies of syndesmosis injuries have concentrated on cadaver models. However, they are unable to obtain exact data regarding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issu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mpare models. We investigated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ies (ITSIs) and screw fixation on the ankle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FE) method.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 healthy ankle complex was develope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We established models of an ITSI and of screw fixation at the plane 2.5 cm above and parallel to the tibiotalar joint surface of the injured syndesmosis. Simulated loads were applied under three conditions: neutral position with single-foot standing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 of the ankle. ITSI reduced contact forces between the talus and fibula, helped periarticular ankle ligaments withstand more load-resisting movement, and increased the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at the lower extreme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ITSI fixation with a syndesmotic screw reduced contact forces in all joints, decreased the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at the lower extreme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and increased crural interosseous membrane stress.

Conclusions/significance

Severe syndesmosis injuries caus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of the ankle to change multidire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and should be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Though the transverse syndesmotic screw effectively stabilizes syndesmotic diastasis, it also changes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ankle and decreases the joint''s range of motion (ROM). Therefore, fixation should not be perform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cause it is not physiologically suitable for the ankle joi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非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实现I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升高,Cobb角、N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obb角、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腰背痛、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