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绒毛用直接法制片,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半微量全血法制片。对绒毛、脐带血和外周血染色体的断裂和裂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绒毛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和裂隙比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的显著增高,而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Abstract:Chromosome breaks and gaps in chorionic villus cells and lymphocytes from newborn and abult were compared.The number of chromosome breaks and gaps in chorionic villus cell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wborn and adult lymphocytes,This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higher chromosome aberration rate in chorionic villus.  相似文献   
222.
东北森林带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滨峰  赵红  逯非  王效科 《生态学报》2018,38(14):4975-4983
东北森林带作为国家主体生态区划"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碳汇作用。以东北森林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评估其森林固碳服务,通过Anselin Local Moran's Ⅰ算法识别固碳服务的"热点"、"冷点"和"异常点",并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北森林带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是碳汇。2014年东北森林带森林固碳总量为36.41 Tg C/a,单位面积固碳量为89.57 g C m~(-2)a~(-1)。(2)固碳服务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长白山中北部,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南部,固碳服务的高值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森林边缘的农林交错带,低值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人为干扰严重的城市蔓延区。(3)东北森林带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小,其固碳服务与NDVI显著正相关。(4)城市扩张等人为干扰是固碳服务异常降低的根本原因,植被本身生长状况不佳和较高的温度是导致固碳服务的异常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3.
“拟自然”水景设计从解读自然水景生成规律出发,充分结合地形条件,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模拟自然形态与生态过程,生成拟自然的水景观系统。本文运用Grasshopper软件,紧扣水景构成关键要素,构建“形态—坝高—水量”动态关联,并根据参数化设计逻辑进行算法编写,建立参数化设计模型,实现水量、水体形态、工程量的多要素统筹设计与动态调控,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24.
本文提出崔──Lawson方程参数估计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并选取一组标样进行了具体尝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估计崔──Lawson方程参数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225.
226.
蚁群遗传算法是在蚁群算法的基础上用遗传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改进算法。把蚁群遗传算法应用于DNA序列比对上,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序列比对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7.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折叠机理的理论研究。首先回顾了蛋白质折叠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折叠中间体的研究现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折叠机理理论研究中的几种理论模型和模拟算法作了细致评述,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和讨论了折叠机理理论研究的现存问题及研究热点,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8.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分为:静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绝对值为成像目标)和动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相对值为成像目标),它是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比较热门的一种成像技术。因为与已有的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成像相比,这种新的成像技术不仅具有解剖学的特征信息,还有功能性成像的性质。又因为它的无创、简单、便宜、容易应用等特点,在临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学、物理以及应用上的论述并结合了最新的国内外科研动态。介绍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数学计算(包括算法和算法分析),物理基础(激励方式,激励频率,驱动模式),揭示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9.
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时栋  徐丽萍  张婕 《生态学报》2019,39(11):3871-388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能高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协调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核密度估算法及克里金空间插值为技术支撑,构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空间变异系数法及灰色预测模型对新疆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探索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由2004年的0.76上升到2017年0.94,安全等级呈现"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趋势。(2)新疆各县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不均衡性得到改善,空间差异缩小。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变异系数由2004年的0.51上升为2017年的0.84,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到2014年期间最快增加了0.29。(3)研究区人口增加了27.59%,同时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量分别占到整个新疆面积的7.51‰和9.45‰。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社会经济发展对未利用地和草地的大量占用以及区域人口的急剧增加可能是新疆土地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4)通过灰色模型预测,2020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将进一步缩小。与2005年相比, 2020年空间变异系数将上升到0.85;安全区和临界安全区将分别增加2.06%和11.24%;较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不安全区将分别下降2.98%、9.16%、1.15%。  相似文献   
230.
生物量是反映生物发酵过程进展的重要参数,对生物量进行实时监测可用于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优化。为克服目前主要采用的离线方法检测生物量时间滞后和人工测量误差较大等缺点,本研究针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设计了一个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实时分析技术的生物量在线监测实验平台,通过对实时采集光谱预处理以及敏感光谱段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1,3-丙二醇发酵过程生物量变化的动态预测模型。以底物甘油浓度为60 g/L和40 g/L的发酵过程作为外部验证实验,分析得到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41 6和0.274 3,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预测能力,能够实现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有效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