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筛选用于玉米浆液态贮运的生物菌剂和应用技术。方法:利用筛选到的优势菌系进行组合制成复合菌剂添加到玉米浆液中,模拟自然条件发酵培养并定期取样和观察。结果: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添加适量的(0.1%)生物菌剂能有效保持和改善玉米浆液理化和生物性状,其中还原糖在40h时下降23%;菌数达1.5×108cfu/mL。结论:该研究证实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应用生物菌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生防真菌耐旱特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素丹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83-2387
丝孢类生防真菌常需满足高湿度条件才能萌发和侵染害虫,已成为广泛应用真菌杀虫剂控制害虫的重要限制因素,适当的剂型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菌剂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但生防真菌侵染体本身的耐旱性对菌剂的环境适应性起决定性作用,文中回顾和评述了近20多年来国际上生防真菌耐旱性研究与利用的主要进展,分析和总结了生防真菌耐旱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水活度调控原理,讨论了提高低分子多元醇及海藻糖等生物学相容溶质在侵染体内积聚而增强菌剂耐旱性的可能途径.认为认识决定耐旱性的胞内相容溶质积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理,探索建立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增强生防菌剂耐旱性的新工艺,是今后生防真菌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3.
以全株玉米为底物,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青贮,制成复合微生物发酵青贮玉米饲料.以复合微生物发酵青贮玉米饲料替代原青贮粗料进行奶牛饲喂试验,由于热激效应,对照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降低了8.1%、0.5%和6.7%,奶牛体细胞数增加了45.5%,而试验组扔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分别只降低了2.1%、2.6,乳脂率增长了5.43%,奶牛体细胞数减少了23.6%.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发酵青贮玉米饲料替代奶牛饲喂中的原青贮粗料后,能有效的缓解试验期间高温条件下的热激效应,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降低饲料的成本,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在一块肥力较低的土壤中,开展辣椒施用光合菌剂的大田实验,研究光合菌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肥力水平是影响辣椒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施用光合菌剂能明显提高盛果期叶片中氮含量,获得单果重更高、果实更饱满,收获期辣椒植株的长势最好;在整个生育期内,光合菌剂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因此,在贫瘠的土壤中,在补充肥力的基础上,光合菌剂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复合菌剂对樟树苗移栽生长的影响,对樟树苗移栽进行了施用复合菌剂和未施用复合菌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后,移栽苗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30.0%;平均苗高高于对照组12.71%;移栽苗体内N、P、K、Na、Ca、Mg元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28.81%、12.75%、12.04%、19.63%、16.86%、23.64%;可溶性糖、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8.85%、11.13%、10.45%;施用菌剂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11%、118.31%和11.79%,DOC、MBC含量明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研究结果说明复合菌剂可以提高土壤速效N、P、K含量,同时有益于樟树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主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的积累,促进樟树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6.
西葫芦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的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促生的同时可抑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菌并明确其防治效果。【方法】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前期分离的19株促生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温室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对西葫芦根腐病的防治作用;田间条件下接种复合菌剂代替部分化肥对西葫芦生长的影响。【结果】可有效拮抗尖孢镰刀菌的菌株有9株,其中,菌株FX2的抑菌活性较好,抑制率达到66.80%。在温室盆栽中,接种微生物菌剂(LHS11+FX2)对西葫芦根腐病抑制率达到57.14%。在田间试验中,微生物菌剂配施化肥对西葫芦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影响显著,以85%化肥+复合菌剂处理效果较优,其对西葫芦成熟期的产量显著提高27.13%。【结论】复合菌剂(LHS11+FX2)对西葫芦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85%化肥+复合菌剂对西葫芦的促生作用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化肥投入成本,提高了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57.
低强度532nm与633nm激光血管内照射生物效应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同等照射条件的低强度532nm与633nm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家兔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两种激光生物效应的特点。方法:用532nm和633nm激光对健康日本大耳白家兔血管内照射,平均照射功率均设在5mW左右,照射总能量约12J。两组家兔均于照前及照后1d、4d、7d、11d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于照前及照后1d、5d进行淋巴细胞凋亡分析。结果:532nm激光照射后,家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表现为先显著升高后趋向恢复,633nm激光照射后白细胞计数变化类似,但与照前相比升高不明显;与照前相比,两组家免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比例于照后1d均明显降低,照后5d均显著升高;两组家兔相比,照射后白细胞计数差别明显,但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等照射条件下,低强度532nm与633nm激光照射血液的生物效应相似,都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代谢更新,只是532nm激光的效应略强一些。  相似文献   
58.
烟草(Nicotianatabacum)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烟草自身分泌的化感自毒物质的积累,加剧了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 TBW)的发生,严重威胁烟草的生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获得对长期连作烟田青枯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复合菌剂。【方法】利用筛选到的烟草化感自毒物质降解菌株构建复合菌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菌种配比和助剂进行优化,对其在温室盆栽和连作烟田生产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 NO1、布鲁氏菌(Brucella sp.) NO8、芽孢杆菌(Bacillus sp.) NO9和NO10的最佳菌种配比为1:3:4: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载体为白炭黑;最佳润湿剂和分散剂分别为六偏磷酸钠和丁基萘磺酸钠,其最佳比例为1:1,最佳用量各为2%;稳定剂甘油的最佳浓度为1.0%。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复合菌剂对6种化感自毒物质的降解率和对青枯病的抑制率均达到78%以上。大田试验结果显示,100倍稀释的复合菌剂对连作15年烟田中的6种化感自毒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并且能明显增...  相似文献   
59.
【背景】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很难达标处理,多级A/O工艺、生物强化技术及生物膜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开发出一种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并进行中试研究,驯化出高效脱氮除磷菌剂并对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方法】通过测定中试设备出水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NH_4~+-N)、硝氮(NO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对比分析两种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生物强化技术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中试设备对COD、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驯化的低温好氧反硝化菌TN去除率最大值可达84.21%,驯化的低温反硝化聚磷菌群对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5.75%;利用驯化菌群对中试设备进行生物强化后较好地改善了系统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经生物强化后,具有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功能的Pseudomonas菌群明显增多。【结论】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对于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高低温条件下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  相似文献   
60.
一株高效苯酚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含酚废水是普遍存在的有毒、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因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中,真菌比细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更好。针对液态菌液保存时间较短和运输困难的瓶颈,制备固体菌剂可以提高菌体存活率和储藏稳定性。【目的】筛选一株能够高效降解苯酚的真菌,优化其降酚性能并选择合适的载体制备菌剂。【方法】通过逐级驯化和纯化分离降酚菌,筛选得到降酚性能较强的真菌并通过ITS r DNA基因测序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以不同材料为载体制备菌剂,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和苯酚降解实验探究菌剂在不同温度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真菌QWD1,通过鉴定证明其属于Magnusiomyces capitatus,其最适降解条件:(NH_4)_2SO_4为氮源,接种量为15%,pH为7.0,温度为35°C,氮源浓度为14 mmol/L。在此条件下,28 d内对1 600 mg/L苯酚去除率可以达到97.15%;制备菌剂最合适载体为谷糠,适宜保存温度为4°C,保存时间可达到90 d甚至更长,活菌数高达2.5×10~8 CFU/g左右,降解苯酚效果良好。【结论】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真菌,优化其降解性能并将其制备成菌剂,为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新菌种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