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6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细胞时其基因组RNA存在不稳定现象,但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感染细胞后,利用5′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5′ RACE)扩增并克隆细胞内CVB3基因组片段,并对每条序列及其5′端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的20条CVB3基因组片段,长度为 2 067~5 547 bp,片段断端主要分布于2Apro和2C编码区。RNAfold分析显示,这些片段多数在5′断点端形成二级茎-环结构。本研究显示,CVB在宿主细胞感染时可形成大量不完整基因组RNA片段,这些片段可在5′断点端形成局部双链结构,提示片段不是随机产生,可能是RNA酶剪切产物。此发现有助于理解CVB基因组不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miR-195通过靶向调控趋化因子5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MGC803及NCI-N87细胞,根据转染不同分为:miR-NC组(空质粒),miR-195-mimics组(模拟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95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hemokine 5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miR-195及chemokine 5相关性。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5与chemokine 5的靶向关系。结果:miR-195-mimics组细胞miR-195水平高于miR-NC组(P0.05);miR-195 mimics组第1、2、3、4 d细胞活力低于miR-NC组(P0.05);miR-195 mimics组G1细胞高于miR-NC组,G2期、S期细胞低于miR-NC组,G2/S期细胞比值低于miR-NC组(P0.05);miR-195 mimics组划痕距离大于miR-NC组(P0.05);miR-195 mimics组细胞侵袭数低于miR-NC组(P0.05);miR-195-mimics组细chemokine 5蛋白含量低于miR-NC组(P0.05);miR-195 m RNA水平与chemokine 5蛋白含量负相关(r=-0.398,P=0.00);miR-195可直接靶向chemokine 5。结论:miR-195可通过靶向chemokine 5促进胃癌MGC803及NCI-N87细胞的增殖、转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1-6岁儿童维生素D与年龄、性别、季节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临床有效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6岁儿童8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性别、BMI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816例儿童维生素D营养不足和缺乏人数占比为14.83%。1~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3~6岁儿童(P0.05)。男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童(P0.05)。肥胖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与超重儿童,且超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均P0.05)。春、夏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秋、冬季儿童(均P0.05)。结论:1~6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男童高于女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临床工作可通过增加其户外活动,继而达到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构建筛选人源靶向特异PINK1-shRNA敲减质粒,转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并验证该质粒转染后对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观察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构建两对人源PINK1-shRNA序列(编号分别为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将这2对干扰序列连接在载体上形成重组载体,经测序验证后,将空载体和两对敲减质粒分别转染SH-SY5Y细胞,获得基因敲减的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细胞内PINK1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结果:我们提取的质粒,经测序结果显示,质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生了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13.7%(P<0.05)和14.1%(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PINK1-shRNA-39组和PINK1-shRNA-42组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基因的表达分别降低了24.1%(P<0.01)和36.7%(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两对质粒分别转染细胞后,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效降低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基因敲减两组细胞的线粒体部分发生断裂,碎片较多,基因敲减两组的线粒体的形态因子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的PINK1基因敲减的质粒,并将敲减的质粒成功转染至SH-SY5Y 细胞中,细胞内PINK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且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对儿童血常规数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6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MP-IgM阴性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数或中位数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LY)、淋巴细胞比计数(L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或中位数降低;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与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计数降低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MP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均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参数给予关注和连续监测,从而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77.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复呼吸道感染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维生素D具有一系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作用,包括与呼吸道的感染有关。为了分析维生素D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影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了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炎症模型,观察了外源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运用ELISA检测了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本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并且维生素D能促进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但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8.
79.
80.
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是一类应用于临床抗凝血的糖胺聚糖。肝素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Heparosan-N-sulfate-glucuronate 5-epimerase,C5,EC 5.1.3.17) 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修饰酶,催化N-硫酸化肝素前体 (N-sulfoheparosan) 的D-葡萄糖醛酸 (D-GlcA) 上5号位羧基翻转生成L-艾杜糖醛酸 (L-iduronic acid,L-IdoA)。文中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宿主对斑马鱼来源的肝素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基因Glce进行重组表达优化与分子改造。比较了3种不同的表达载体pET20b(+)、pET28a(+) 和pCold Ⅲ对C5表达的差异情况,其中以嗜冷启动型载体pCold Ⅲ表达酶活最高,达到(1 873.61±5.42) U/L。为了进一步提高C5的可溶表达量,在N端融合促溶标签SET2后,可溶蛋白表达量比对照提高了50%,酶活达到 (2 409.25±6.43) U/L。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设计对底物结合口袋进行定点突变,获得最优突变体 (V153R) 的酶活和比酶活分别为 (5 804.32±5.63) U/L和(145.14±2.33) U/mg,是原始酶的2.41倍和2.28倍。肝素C5异构酶改造与表达优化为酶法催化合成肝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