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疾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为所有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的类型,其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诊断及治疗也颇为棘手。该病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多见于美国中西部等西半球地区,我国少见且多为输入性病例。但现阶段我国本土病例也屡有报道,故本文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总结了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病学现状、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十分严重,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COVID-19患者可能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诊治策略上应该给予重视。除了加强高危患者中病原真菌的常规检查外,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和扶持病原真菌先进检测技术的研发;此外,还应重点支持针对医疗单位、公共场所和家庭等常温环境以及体表和器物表面灭活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新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最终为国家战胜COVID-19和继发感染疫情提供新措施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3.
目前我国关于微孢子虫感染人的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关于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感染微孢子虫的数据统计。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2例HIV抗体阳性,但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将22例患者粪便样本分别提取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微孢子虫在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微孢子虫种类进行鉴定。同时对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计数和分析。结果显示,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3%(8/22),主要由脑炎微孢子虫属(Encephalitozoon spp)的海伦脑炎微孢子虫(E. hellem)和肠脑炎微孢子虫(E. intestinalis)引起。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平均淋巴细胞数0.93±0.13×109/L,CD4T细胞数132±22 个/mL,CD8T细胞数495±91 个/mL,CD4/CD8细胞比值0.37±0.1,表明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进一步将微孢子虫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发现,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数为0.51±0.1×109/L,未感染患者为1.17±0.17 ×109/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4T细胞数为71±27 个/mL,未感染患者为167±28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8T细胞数为209±35 个/mL,未感染患者为658±123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表明微孢子虫感染组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更严重。本研究结果提示微孢子虫的机会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情况密切相关,脑炎微孢子虫属在重庆地区有较高的感染率,这为进一步阐明微孢子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奠定基础,也为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初始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对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125例Graves病甲亢患者,根据入院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甲硫咪唑15 mg/次,2次/d;研究组62例给予甲硫咪唑1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和血清Visfatin、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32%vs. 77.78%,P<0.05);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降低、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ensitive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s TSH)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始小剂量(10 mg/次)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亢的疗效显著优于甲硫咪唑15 mg/次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血清Visfatin、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为鉴定不同抗性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响应轮纹病菌胁迫的抗性相关蛋白表达差异, 以抗病品种华月及易感品种金冠为试材, 采用高通量同位素标记定量(IBT)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鉴定技术, 对病原菌处理前后抗、感病品种叶片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171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 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类中共注释到686个GO条目, 其中52个DEPs注释于KEGG通路的18个显著差异途径(P<0.05)。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 171个DEPs中有170个分别定位于8类细胞器。蛋白功能注释分析表明, 46个DEPs注释于7类抗性相关蛋白, 包括类甜蛋白、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敏原蛋白、几丁质酶、内切葡聚糖酶以及主乳胶蛋白。此外, 还对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基因定量结果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抗、感病苹果品种应答轮纹病菌胁迫的抗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病毒性肺炎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常见病之一,而近年由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2019年12月以来,暴发于中国武汉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目前已经发现的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比较常见,致病性较低,另外3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2)、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2)和SARS-CoV-2(2019)]所致疾病症状较重。孕妇作为特殊的易感人群,一旦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会对母胎造成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有限。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其对母胎产生不良后果,我们应增加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患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进行综述,为今后其他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妇的监督和管理做出指导,为减少母胎死亡率及做好预防工作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7.
在武汉发生的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人类冠状病毒病COVID-19,仅仅2个多月时间在我国及国际上70多个国家出现迅速传播,致病和死亡率高,人类生命受到了极大威胁。一些科学家火速投入研究,对SARS-CoV-2的来源和进化、形态特征和基因结构、感染和致病分子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科学防控COVID-19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上述研究的基础,文中对COVID-19病毒疫苗、抗体和抑制剂研发提出了设想,在研究防控COVID-19核心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1970-197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 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9.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是黄素依赖的线粒体酶,它催化嘧啶从头合成的第4步反应,将二氢乳清酸氧化为乳清酸。通过选择性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从而抑制嘧啶的合成,已被开发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抑制剂的开发需详细了解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循环机制。因此,文中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酶的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0.
在微生物层面研究枯梢病与植物针叶内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分析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差异,为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赤松(Pinus densiflora)不同染病程度的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病害的加重,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丰富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最高,优势属为Lapidomyces和Selenophoma,病害导致优势菌相对丰度的降低。通过对不同染病情况的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的测定,明确了枯梢病不同发病程度的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