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猎隼(Falco cherrug)是迅速濒危中的物种。对近10年卫星跟踪的67只猎隼进行国籍、性别、信号时长、失联月份统计,分析其死亡原因、受威胁因素以及年返回率。就其中2016年来自俄罗斯和蒙古的10只猎隼进行更详细的死因分析,当发射器不再返回信息时,前往GPS最后位点,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拉网式搜索,并分析周围的环境和动物痕迹,将找到的尸体进行解剖,查找死亡原因。结果显示,这67只猎隼中雌鸟有37只,占总数的55.2%,雄鸟有29只,另1只性别未知。其平均信号时长为(201±129.94)d(n=64),小于200 d的占60.9%,小于400 d的占92.2%。年返回率为31.4%;在秋季和初冬季(8~12月)失联的占67.2%。而2016年跟踪的10只猎隼中,获取4只失联猎隼的信息,1只在蒙古国被猎杀,1只死因不详,1只在中国因电击死亡,1只在中国因擦碰和饥饿死亡。卫星跟踪数据显示,猎隼的年返回率明显降低,表明猎隼的处境不容乐观,这引发了猛禽研究专家的担忧。  相似文献   
52.
甲虫是世界昆虫种类最丰富的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作者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70年来(1950-今)中国甲虫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以后的发展做出展望。根据统计的结果,结合成果的价值和对学科的贡献,将建国70年后,中国甲虫的研究分为3个不同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甲虫类群、发表的研究论文、发现的新种、涉及的作者人次等情况;系统归纳了70年来中国甲虫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及中国甲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3.
中国尖音库蚊复合组支序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支序系统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形态和生态性状,对尖音库蚊复合组的4个成员进行了支序系统学研究,提出在尖音库蚊复合组中,尖音库蚊是原始的类群,骚扰库蚊为较进化的类群,而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最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54.
有关束长蝽科若虫期的报道很少,其中束长蝽亚科尤其如此,迄今只有Malcus flavidipes Stal一种曾有详细描述。本文首次记述Malcus sinicus Syts(5龄),M.elongatus Stys(5龄和4龄)以及Chauliops bisonotula Banks(5龄)的若虫,并记录寄主植物。对于腺毛系统及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56.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其《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提出了中国的粮食危机将导致世界的粮食危机。对此,国内的一些学者、专家纷纷撰文表示中国能够养活自己,国外的一些专家也对布朗的观点表示疑义。本文所介绍的是几位专家的观点,现翻译出来供参考,以期读者对中国的粮食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
《生理通讯》2007,26(5):138-138
本企业专业生产生理、药理、病理、生物、机能实验仪器设备,于2004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长期供应以下产品,详情欢迎访问:http://www.ahzhenghua.com[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在昆虫系统学中,传统分类学作为昆虫分类的主要方法,在昆虫形态分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近缘种分类上却没有明确的界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昆虫系统学中应用核糖体DNA序列分析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分类学的局限性,在昆虫种、属和种群水平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核糖体DNA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昆虫系统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基于骨碎补科(Davalliaceae)植物属的界定和属下等级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首次对骨碎补科6属39种(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骨碎补科有9种类型的角质层,其中,阴石蕨属(Humata)的角质层有密集的孔状凹陷结构;Wibelia条纹突起较厚,排列整齐且细密紧致;广义钻毛蕨属(Davallodes)内存在多种角质层类型,需要在属下进一步细分。本研究还根据角质层特征讨论了骨碎补科与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角质层特征是骨碎补科内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保卫细胞形状和气孔密度,均不能用来界定骨碎补科的属和种。本研究按角质层分类的结果与Kato和Tsutsumi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60.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12):1156
Aims Ecosystem light use efficiency (LUE)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CO2 uptake and light utilization via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a key parameter in ecosystem models to evaluate ecosystem productivit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LU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methods; (2) elucidate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LUE and its regulatory factors; and (3) evaluate the maximum LUE (LUEmax) and its variability based on eddy-covariance (EC) flux.Methods Using the flux data from an EC tower during 2003-2005 at 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mixed forest, Changbai Mountain, two types of LUE indicators were generated from: 1) the apparent quantum yield (ε) estimated with rectangular hyperbolic curve, and 2) the ecological light use efficiency (LUEeco)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between 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 (GEP) and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 (Q).Important finding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ε and LUEeco appeared a unimodal pattern within a year, with the variations significantly dominated by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EP and LUE was found for both ε and LUEeco, with the effect of Q on LUE relatively weak. The increase in diffusion radiation appeared favorable for enhanced LUE. General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ε and LUEeco, while ε was higher than LUEeco,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season. The annual maximum value of ε and LUEeco was (0.087 ± 0.003) and (0.040 ± 0.002) μmol CO2·μmol photon-1 over the three years, respectively.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LUEmax for ε and LUEeco was 4.17% and 4.25%, respectively, with a maximum difference of >8%, likely resulted from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in model simulat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ver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aximum LUE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UE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