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2篇
  免费   1515篇
  国内免费   412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利用2DNMR结合其他波谱方法从苦皮藤种子油中鉴定了2个新倍半萜多元酯,它们分别是1α-苯甲酰氧-8β-烟酰氧-9α、11β-2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1β-苯甲酰氧-2α、8β、9α、11β-4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命名为苦皮藤酯2和3。  相似文献   
33.
一种快速微量的双温PCR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技术能特异,直接和高效的扩增各种对象的基因.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微量的双温度点法PCR,并探讨了该PCR法的最适条件.旨在使PCR技术常规化. 1 PCR方法 PCR特异引物为HIV-IPr和HIV-IPr_2,模板为pARV-2/7A质粒(内含HIV-1全长cDNA).反应总体积分别为10,20,50,100μ1,其中主要含有HIV-lPr_1和HIV-lPr_2各50pmol/L,dNTP为200  相似文献   
34.
溴化十烷基三甲铵对肌酸激酶的变性及复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溴化十烷基三甲铵(C_(10)H_(21)N(CH_3)_3Br;记为C_(10)NM_3)对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记为C.K.)的活力及构象的影响,以及变性后C.K.的复性。实验结果表明:C_(10)NM_3对C.K.有很强的变性能力,在0.06M时,就可以使C.K.完全失活;在0.08M时,就可使C.K.内部的6个巯基有4个暴露出来;与SDS变性剂不同,C.K.在高浓度的C_(10)NM_3中变性以后,直接冲稀时就可以完全复性。FTIR以及CD等实验方法证明,尽管C_(10)NM_3能使C.K.的构象发生明显变化,但C.K.的二级结构几乎不受C_(10)NM_3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36.
三节茧蜂属Acampsis Wesmael是屏腹茧蜂亚科中的1个小属,全世界仅知1种。本文新添在我国发现的2个新种:中华三节茧蜂A.chinensis sp.nov.(陕西)和湖南三节茧蜂A.hunanensis sp.nov.(湖南)。这是本属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在东洋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7.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38.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9.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